人人期望可達到?

期數
3740
刊登日期
2015.10.23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0 月 25 日

筆者執筆之時剛踏入新婚的第三個月,婚禮上的點滴仍然歷歷在目,教人非常難忘和回味。除了添加了一個身份外,我也離開了照顧我二十多年的父母,與丈夫一起居住,學習照顧自己和別人。

每一個人也來自不同的家庭,習慣了一套獨特的生活方式、價值觀,令生活過得舒適和自在。可是,當兩個完全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生活,彼此的生活方式、習慣、以至期望,另一半是否又能理解和接納呢?

記得過去的農曆新年,也是我們婚後渡過首個新年,四天的公眾假期有排山倒海的活動,令筆者感到十分疲累,繼而病倒。筆者家族的親戚不多,從少以來不用四出拜年,而家中也沒有太多傳統習俗需要跟隨,多年也習慣在中國新年時休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準備迎接新一年的來臨。再者,我們婚後不久便投入工作,兩口子也沒有太多時間四出玩樂,我期望可以利用這個假期與丈夫二人世界,享受新婚後的甜蜜。但丈夫一向注重傳統禮節,期望新年期間每天回家吃團年飯、拜年,與親戚們團聚。可是當每天晚上拖著疲乏的身體回家,之後還得要應付每天的勞碌奔波,我感到比上班還要疲倦,與我心中渴望的悠閒假期有強烈的落差。

當我們的期望有所不同,如何調整期望便變成了寶貴的一課。除了互相遷就之外,我認為打開心扉,與丈夫坦誠表達意見才是良方妙藥。最初我也擔心把意見提出,會令丈夫生氣。可是當我提出勇氣表達意見時,丈夫反而感謝我的坦誠,讓他知道我的考慮。然後我們討論彼此也接受的方法,希望把大家的期望拉近一點。最終,我跟丈夫達成共識,當午飯在夫家吃過後,晚餐便是屬於我們的時間;拜年也可分期進行,不必急於在數天內完成。

「人人期望可達到,我的快樂比天高。」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導出了每個人也希望自己的期望能夠被人接納和得到快樂。然而,結婚後的第一課,就是學習調整自己期望,並與對方達成共識,因為除了我的快樂,身邊人的快樂也同樣重要。

 

• 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供稿 /「蝸」居系列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