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天文台八十周年
(綜合天美社 /梵蒂岡電台訊)梵蒂岡天文台在慶祝八十周年的活動上宣布任命新台長,教宗方濟各席間重申教會鼓勵並推動信仰與科學對話。
為慶祝教宗庇護十一世建立梵蒂岡天文台岡道爾夫堡現址八十周年,天文台於九月十四至十八日在總部舉行座談會,並於十八日的會期上宣布耶穌會康索馬諾修士(G. Consolmagno)接任二○○六年起擔任台長的耶穌會富內斯神父(J. Funes)。
宣布任命當日,康索馬諾修士帶領與會學者到梵蒂岡覲見教宗,教宗席間強調在思想交談前提下,今天更迫切需要進行科學研究,他說:「有關宇宙的科學研究能提供獨特視野,有信仰者和無信仰者都能夠接受,它亦幫助人更好地了解受造界的信仰幅度。」
教宗強調教會須向世人闡明教會上下及神職人員「欣然接受、鼓勵及促進真實科學探究」,他亦囑咐與會學者要與人分享科學知識,「白白得到的白白的分施出去」。
教宗又提到,梵蒂岡天文台從建立至今,幾位前任教宗一直予以支持──庇護十一世早在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九日為新的天文台舉行揭幕禮時曾以這話作開場白:「請你們來與我們一起朝拜造物主天主」,這句話鐫刻在岡道爾夫堡的雙筒天體望遠鏡圓頂牆壁的白色大理石上;聖若望保祿二世亦談到有關科學與信仰的主題:「重要的是,這對話必須深入廣泛地繼續取得進展」;本篤十六世也曾向負責梵蒂岡天文台工作的耶穌會士表示:「教會迫切需要將自己畢生奉獻於信仰與人文知識、信仰與現代科學對話的修道人。」
教宗方濟各又以《願祢受讚頌》通諭中的教導來勉勵天文台的研究人員:「宇宙遠比有待解決的科學問題更為重要,它是我們在喜悅和讚美中瞻仰的喜樂奧跡」(參12);「整個物質宇宙都是天主的愛、祂對我們無限大愛的表達」(參84)。
談到梵蒂岡天文台近三十年來開辦的天體物理學課程,教宗稱這課程提供寶貴機會讓全世界的年輕天文物理學者本著尋求真理的精神進行對話與合作。
新台長康索馬諾
研究殞石與小行星
至於新台長康索馬諾修士是位行星科學家,他一九九三年起在梵蒂岡天文台研究殞石及小行星。他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曾任哈佛大學天文台及麻省理工博士後的講師,其後服務駐肯雅的美國維和隊,教授物理及天文學。他於一九八九年三十多歲時加入耶穌會。
二OOO年,國際天文聯會為表揚其貢獻,把一顆於接近太陽軌道運行、十二哩闊的小行星命名為「4597 康索馬諾」。
修士亦曾撰寫不少關於科學及信仰的書籍,並於一四年獲頒卡爾薩根獎(Carl Sagan Medal)以表彰其準確且清晰地為公眾解釋行星科學的能力。
而對於美國太空總署(NASA)九月二十八日證實火星表面有液態水,並帶出隨之而來地球以外是否存在生命等討論後,康索馬諾修士受訪時指出,這是令人振奮的發現,他說:「我們未可知:生命是極其稀有,從未在其他地方出現;又或是很普遍,出現於每一處。」
修士指這就是為了研究生命有機會出現的地方,而當發現地球以外有否生命存在時,這答案能揭示出天主的性格。雖然現仍未有證據顯示火星有生命存在,但修士認為液態水這發現是「向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一步」。
天文台一九三五年遷址
梵蒂岡天文台舊台址由良十三世於一八九一年在梵蒂岡城興建,這行動表明教會支持科學。
至一九三五年庇護十一世時期,天文台遷至意大利岡道爾夫堡以避開羅馬街道的光害,並一直以此作為總部。天文台在岡道爾夫堡重建後,教宗庇護十一世委託耶穌會管理這個新研究機構。天文台於八一年在美國圖森設立第二所研究中心。本篤十六世於二OO九年於岡道爾夫堡花園為完成現代化工程的總部主持開幕禮。
教宗方濟各說:「這些年來,梵蒂岡天文台的科學家在研究與創新的道路上行走,緊隨羅馬公學耶穌會士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