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慈悲
剛剛結束為期三星期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與會神長藉聖神的帶領,熱切討論「家庭在教會及當代世界的聖召及使命」,整個教會都期待公佈的會議成果。而十二月八日,教宗將會在聖伯多祿大殿開啟聖門,為慈悲禧年揭幕。究竟兩者有甚麼關連?在主教代表會議的文件中,提到面對家庭問題和挑戰(如離婚、民法再婚、關顧同性吸引及破碎家庭等)時,信友不要忘記凝視基督。
天主的慈悲是祂愛情的高峰。回歸天父的慈悲是這次以家庭為題的兩次主教代表會議最佳的註腳和實踐。教會需要以慈悲接納所有人回到其懷抱,每當看到天父的慈悲,便會令我們深感自己的不足和罪過,正如在浪子的比喻中的小兒子。父親對兒子的愛,表達於無條件的寬恕和接納的行動中,小兒子則從中感受到父親無限慈悲的愛。
「愛,從來不可以只流於抽象概念。愛,基於其本質,具體流露於日常生活的意向、態度及行為。」(慈悲特殊禧年詔書9)特別在婚姻生活中,夫婦間要慈悲相待、相愛於無限量的寬恕接納中,教宗提醒夫婦不要含怒到日落。
婚姻生活中,能夠承認自己對配偶愛的不足和傷害了對方,繼而請求對方寬恕,極需要懷有一顆放低自我、謙恭自下的心。當人承認自己的不足時,就能更深體會天主的慈悲。
維持一段細水長流、持久的婚姻盟誓,確須具備無限的寬恕能力,這力量來自天主、是一份恩賜,它建基於信德和靈修的基礎上。培養一種寬大感恩的心不是單靠一些知識上的講座及課程,而是透過深度的靈修以及一些同行者的經驗,讓當事人體會天主的慈悲。
「慈悲,是存在每人心底的基本定律,能使我們誠摯地看待生命中遇到的每位弟兄姊妹。慈悲,是把天與人連結起來的橋樑,它打開我們的心,朝向一個永遠都會被愛的希望,縱使我們有罪在身。」(慈悲特殊禧年詔書2)
「不要判斷和不要定罪,正面來說,是懂得接納每個人的長處,不讓我們的片面判斷和成見傷害他人。」(慈悲特殊禧年詔書14)
在婚姻聖事備受挑戰和考驗的今天,當面對一些離異的夫婦、墮胎的婦女時,我們能否體諒他們,並幫助他們回到「慈悲寬仁,緩於發怒,富於慈愛信實」的天父前?面對離婚者及墮胎者,當如何提供適切的靈修牧養服務?
願所有家庭成員,特別是夫婦,藉著剛封聖的馬丁夫婦的代禱和榜樣,能在即將來臨的禧年裡,注視耶穌和祂慈悲的目光,在祂的目光裡,彼此邁向成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