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人士談中梵關係
(天亞社訊)一個探討政教關係的研討會上,講者期望教會處理中梵關係時堅守信仰價值,以免重蹈匈牙利的覆轍。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陳家洛副教授在十月二十二日的正委會舉辦研討會中,講述波蘭及匈牙利兩國天主教在共產政權下的發展,希望梵蒂岡在中梵關係上能夠以此為鑑。
天主教徒陳家洛說,首位波蘭裔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一九七八年當選,翌年訪問祖國,不斷強調團結一致,抱持希望,使波蘭人感受到改變是近在咫尺的。
最後,共產政權也要透過教會擔當中間人,與團體工會談判,和平演變。他認為,教會領袖在關鍵時刻也會發聲,毫不迴避地介入社會事務,強調教會的普世價值,人權、人的尊嚴、真相,和平非暴力的抗爭革命。
另一位講者陳日君樞機說,教宗在波蘭的勝利不是靠政治手段,而是與人民一起討論「人是甚麼」。
陳家洛又講述教會在另一東歐國家匈牙利的惡劣情況:匈牙利教會在二戰前後都是站在獨裁者一方,教會在社會上的道德光環某程度上受到損害,以致紅軍來到時,無論要抹黑、攻擊、打壓教會也是相對容易。
對於匈牙利共產政權的手段,陳家洛說,他們突然間開放讓所有新興宗教註冊,背後的陰謀就是為了製造競爭,削弱天主教的傳統力量,尤其針對富有道德感且反共到底的敏真諦樞機(J. Mindszenty)。此外,政府還廢除學校的宗教科目、進行土地改革把教會房產充公,也開始抓捕敏真諦樞機等不聽話神職人員,判處他們終身監禁。
匈牙利在五六年的十月革命後,卡達爾(K. János)執政,到了六十年代希望投靠西歐國家,向梵蒂岡伸出橄欖枝。陳家洛說,雖然梵蒂岡認為這個政權仍然打壓教會,迫害教友,但教廷也希望找到方法,處理神職人員長期被監禁、教友被忽略等等的情況,試圖去修復當地教會。
梵蒂岡與卡達爾政權於六四年簽訂了一份半公開的協議,使得匈牙利有五位新主教獲委任。
不過,陳家洛反問:「那麼協議不公開的部份是甚麼呢?」
講者強調教會原則:
主教當由教廷任命
陳家洛續說,事後很多歷史學家分析指,當時梵蒂岡做了很大的讓步,把主教任命的否決權給予匈牙利共產政權。他認為這是不能接受的。
陳樞機亦說,這份協議利用教會控制教會。他說,同年有兩位匈牙利主教獲邀出席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但都是政府派遣的,有他們的任務,因為當時的教會已被完全控制。
他以越南為例,他們的愛國會不成功,所以教會是真正的教會。可惜愛國會在中國成功了,像匈牙利當時一樣,即使有妥協也是在政權控制之下。
陳家洛表示,雖然改善關係很重要,可以恢復教會事工,但當時仍受牢獄之苦的敏真諦樞機非常冤枉,「好像被遺棄和邊緣化了」。
他續說,匈牙利教會當年有不少神職人員主動與秘密警察合作,甘願在國會裡當橡皮圖章。從兩國的經驗看,他認為最大的侮辱不是被共產政權打擊,而是被自己人打壓。
陳樞機表示,中國教會比東歐教會抗共的情況更加困難和嚴峻。他說,蘇聯軍隊入侵波蘭與匈牙利,共產黨不只是教會敵人,也是國家的敵人,所以教會抗共,有愛國力量支持。「然而,中共宣傳傳教士是帝國主義者,中國教會沒有被尊重,所以要獨立自主自辦,這種愛國情操被利用來打擊教會。與東歐的經驗恰恰相反。」
按:陳家洛出選的區議會海怡東選區,另外兩位候選人為林啟暉及區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