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傳教事工
今年為《教會傳教工作法令》及《教友傳教法令》頒布五十周年,香港教區於下個主日(十一月二十二日)在主教座堂舉行感恩祭,慶祝此兩份文件頒布周年,亦藉此機會鼓勵信徒反思各自的傳教使命。
過去五十年間,香港教友對傳福音的意識有很大的改進,這得歸功於從事福傳事工的團體。
梵二前,普遍教友對傳揚福音沒有多大的認識。當時教友只著重個人的內修生活,覺得只要恆常祈禱、參與禮儀、勤領聖事,與天主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便足夠。梵二後教會徹底更新,指出教會不單是在教堂裏面,而是在世界中,其使命是要把基督帶到人群中。教友不應只留在聖堂裏祈禱,而是要站在俗世中,以言、以行為基督作證。上述兩份文件強烈地表達了這個訊息:「教會受天主派遣給萬民……並為了遵從其創立者的命令(參閱谷十六16),努力向全人類宣布福音。」(《傳教》#1)。「教友的從事傳教事業,源出教友使命的本身,在教會裡,無時可缺。」(《教友 》#1)
一九五九年,白英奇主教為推動教友福傳工作而成立「教友傳教總會」(「天主教教友總會」前身),組織教友分擔傳教工作,那是香港教友傳教事業的開始。當時參與的教友人數不多,主要是在堂區講授要理。七十至八十年代期間是教友福傳的培育階段,在大公會議文件的啟迪下,教友對傳教意識、使命及技巧有較深入的認識,教友傳教總會亦透過不同的形式培育教友。一九八七年有教友傳信會的成立,香港開始派遣教友傳教士到外地傳教。九十年代至千禧年代間,教區的傳教工作可謂百花齊放,多個由教友發起的福傳團體成立,各自發掘不同的福傳領域:有以歌曲福傳的、有透過網上福傳的、有走到街上傳福音的、有以民間習俗形式的,還有以魔術福傳等。另有網上福傳學校,幫助教友利用這機會裝備自己。
每年的傳教節活動,或由教區組織,或是總鐸區、堂區自行舉辦活動,都在提醒教友福傳的使命。教區將二OO二至二OO五這三年間,訂定為福傳年,推動教友實踐福傳使命,鼓勵每人至少介紹一位親友參加慕道班。教區自二O一一年起,每年成人入教的人數都超過三千,想是教友福傳的成果。
雖然如此,福傳事工上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就本年的傳教節活動而言,要求教友帶同未有信仰的親友出席,有教友便選擇不參與。其實傳福音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也不是艱巨的工作。福傳主要是與人分享自己與主相遇的經驗。若要教友對福傳有熱誠和信心,先要培育他們度一個豐盛的信仰生活。當他們欣賞自己所生活的,自然渴望與人分享。這方面,牧者的帶動及團體的支持很重要,可使彼此的信仰生命更豐盈。
「傳教」乃是耶穌的命令:「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十六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