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所愛 親你所親

期數
3743
刊登日期
2015.11.13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1 月 15 日

有心理準備,我將會進入一個與我原生家庭觀念完全不同的大家族。在我年幼時,父母以上的長輩早已不在身邊,加上在港的親戚不多,因此在我成長的歷程上,家庭聚會對於我來說並不重要,家人也沒有在傳統節日上作特別慶祝。 相反,丈夫出生於大家庭,父母輩已有七兄弟姐妹,而且手足情深,每星期也有聚餐,逢過時過節更加缺一不可,對我來說簡直不可思議。所以在我們籌備婚禮的期間,我已預期適應「家庭聚會」必定是一個令我最頭痛的難題。

有一次,剛參與完他的家庭飯局回程時,我對他抱怨說聚會的次數太多太頻密,然後打蛇隨棍上討論一下婚後的家庭聚會安排。站在我的立場,我當然想極力爭取多些私人空間,減少應酬次數;然而在他的角度,家庭聚會就關乎傳統、盡孝的觀念了。當我們激烈地談論到婚後每年年初一是否必定要到他家中食開年飯的時候,我們都各執一詞、各不相讓,未婚夫就說:「如果你不出席,家人就看我連自己的妻子也管不了。」聽罷,我頓時語塞,然後就會心微笑了。原來他背後有如此「大男人」的想法,而我最適當的配合,就是接納他顧及面子的需要,作一個「小女人」。不知道從何而來的能力,那一刻,我放下爭拗,以體諒的心情接受他的難處,選擇不在此問題上對峙了。當大家都知道彼此想法及需要後,我們就訂定了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減少婚後為這事情而爭拗。

常言道「婚姻是需要夫婦互相付出和犧牲的」。這是事實,但有負面的意味。我認為如果我們以愛和關懷作出發點,加上了解和體諒,我們就會多點力量去愛對方了。在這件事情上,我個人學習到要先認同妻子的身份,並履行妻子愛丈夫的本分,嘗試愛他所愛的家人,與他的家人建立關係,並將他們視為自己的家人。

婚後,我當然在大時大節時,仍然會有意無意的在丈夫面前為此撒嬌耍賴,但最終我仍會努力做好本分,為的只是讓丈夫明白我願意為他付出的心。

 

「蝸」居系列/公教婚姻輔導會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