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永不落空的全民退休保障
聖經教導我們︰「我兒,你父親年老了,你當扶助;在他有生之日,不要使他憂傷。」(德三14—15)基督徒除了照顧自己家中的老人外,亦視社會上其他的老人為自己的「父親和母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社會曾就如何設立「退休保障」進行廣泛討論,不管是要求設立中央公積金或全民性的退休保障制度,都強調政府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由於種種原因,當時的立法局最終只通過沒有政府參與的強制性公積金計劃。強積金計劃自二零零零年底實施以來,社會對其成效一直存疑,然而政府卻一直堅持退休保障三條支柱的有效性。事實上,全球金融危機不斷引發的地區性經濟衰退,強積金的表現已令香港人失去信心,甚至出現要求廢除強積金的聲音。
強積金推行十五年,市民的血汗錢不斷被高昂的行政費蠶食,實施以來,用於抵銷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的強積金金額,較因退休或提早退休而提取的金額高出七成,強積金用來作退休之用已是不切實際,特別對一群從事基層及外判工作的工友來說,政府與投標公司的外判合約通常兩至三年便會完結,工友須被終止僱傭合約而領取遣散費的情況比比皆是,而強積金可抵銷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的荒謬做法,令工友用以退休生活的強積金已變相成為僱主專用的「遣散基金」,退休生活根本無法得到任何保障。
政府成立的扶貧委員會委託港大團隊進行的全民退休保障研究報告早已在二零一四年八月公布,報告指現行長者福利制度在持續人口老化的趨勢下難以持續,並倡議香港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而本委員會為團體成員之一的「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所倡議的「全民養老金」方案,經精算後確認在財政上持續可行,至二零四一年財政盈餘達一千二百七十億。然而,政府卻「輸打贏要」,在沒有數據支持下常說「全民養老金」會在二零五零年「爆煲」,一方面將「全民」方案納入公眾諮詢,另一邊廂又表明立場「對全民退保很有保留」,更指香港應繼續維持低稅制以免影響競爭力,對於提倡強積金轉移的做法是倒退及不可取等說法去混淆視聽;在即將推出的公眾諮詢文件中,更用「有經濟需要方案」和「不論貧富方案」等字眼,政府預設的立場已十分明顯,透過社會不同階層的廝裂和對立,來否定全民退休保障。
退休保障的公眾諮詢將在十二月推出,我們促請政府必須為全民退休保障進行「真諮詢」,以港大團隊研究報告的結論作基礎,並直接就具體融資方案作為諮詢重點,落實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正面解決人口老化及市民養老的問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實應以社會公益為大前題,掙脫所謂市場主導的枷鎖,放下成見,落實一個為全港市民最大得益的退休保障制度,為香港市民帶來真正有希望、有尊嚴的未來。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九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