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氣候運動提倡
(天亞社訊)「全球天主教氣候運動」二月十六日宣布,逾四十五個國家將為氣候公義守齋,亞洲區負責人指行動可配合農曆新年。
這次的守齋運動從十八日聖灰瞻禮開始,歷時四十天。參加者將在教堂為氣候變化問題祈禱,並請求各國領袖盡其所能,使全球氣溫升幅少於攝氏一點五度,亦希望他們今年在巴黎召開的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上達成一個公平、有決心,以及有法律約束的全球協議。
這個天主教國際組織不僅鼓勵參與者守齋,並且在四旬期內減少使用油、電、塑膠、紙和水。
適逢今年聖灰瞻禮當日為大除夕,好些華人教區,例如香港均豁免教友在新春期間守大小齋的規定。全球跨宗教氣候運動「我們的聲音」亞洲區負責人孫姬雅(C. Shannon)對天亞社說:「我不認為人們要在大除夕守齋,但農曆新年是關乎春天,這表示慶祝大自然的事。故此我們建議人們在大除夕回家團圓時可選用公共交通工具」,以減少碳排放。
配合農曆新年
居於香港的孫姬雅續說,在香港人喜迎新春之際,大眾可以反思大自然如何提供及提供了甚麼給人類,以及關心氣候變化。
她認為,人們在繁忙和消費主導的生活中,在四旬期守齋是個很好的機會去反省和克己。她說:「這次守齋也包含『碳節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食物本身的良機:它是怎麼生長的?需要用多少水?它們如何被運輸,然後被包裝?這些過程所產生的排放量往往讓我吃驚。」
孫姬雅指出,香港為氣候公義的守齋運動在二十三日才正式開始,但香港人可嘗試在年初一茹素,反正許多佛教徒在這一天也會茹素,各方可以配合得很好。
美國「聖方濟行動網絡」常務董事卡羅倫(P. Carolan)解釋,這個新成立的運動選擇以禁食為其第一次全球行動,是因為「教宗方濟各從一開始就清楚指出所有人都需要擔當『天主造物的保護者』。我們鼓勵全球天主教徒與那些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人團結一致,祈禱和守齋」。
來自菲律賓的氣候專員薩諾(Y. Saño),在颱風海燕後的聯合國會議上,用自己禁食的經驗引起全球關注。
他說:「禁食背後的力量在於它純潔的意志,以及開始禁食所必需的無私感覺。這是禁食的力量——因為這代表我們渴望一個更好的世界。」
「澳洲天主教關懷地球組織」常務董雷蒙德(J. Rémond)也說:「我們呼籲一個有力的氣候協議,使能把全球溫度變化上升不超過攝氏一點五度。」
他又說:「一個僅升高攝氏一點五度的世界,也意味著更多嚴重的旱災、氾濫、海平面上升、增加風暴潮、農作物損失造成破壞等風險,以及安全食物和水的問題。全球範圍內易受傷害的沿海人群和生物尤其需要保護。」
這次全球天主教氣候運動的四十天禁食活動是為氣候禁食三百六十五天的一部份,後者始於去年十二月一日秘魯利馬第二十屆聯合國氣候大會開幕。它會持續進行直到今年十一月三十日,第二十一屆氣候大會舉行之時。此次氣候公義禁食也與「綠色聖公會碳節食」行動及「我們的聲音」氣候禁食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