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未發聲?
近日有熱心市民為歌曲《D o y o u h e a r the people sing?》譜上新詞,由一名小女孩唱出,並改名為《問誰未發聲》,在網絡大受歡迎。在六四廿五周年的燭光晚會中,主辦單位亦以此曲作結,提醒市民是時候, 為香港的民主和未來,再次大聲疾呼。歌曲之所以大受歡迎,不僅是因為小女孩的歌聲溫婉有力,而且歌詞亦如當頭棒喝,讓我們再次正視香港目前的殘酷現實。
「試問誰還未發聲 都捨我其誰衛我城,天生有權還有心可作主, 誰要認命噤聲」——六四廿五周年前夕,臉書上有市民發起群組,尋找一百五十萬人,即是要找回在一九八九年學運期間,曾經上街聲援北京學運的香港市民。當年我們聲援學生的激情和勇氣,到了今天只是停留在照片之中。小女孩的歌聲提醒我們,普選是人民的基本權利,亦是自由、公義社會的必要社會基礎,是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我們沉默、認命的話,社會將會無聲。
「試問誰能未覺醒,聽真那自由在奏鳴,激起再難違背的那份良知和應」——今年,是香港政改的關鍵時刻。在這一年,為了控制政改的結果,中央專權政府加大了打壓香港自由的力度。從中央官員和特區政府對政改發表的言論中已充分顯示其推行假普選的意圖。最近更撕下「有商有量」的假面具,在諮詢期結束之前,就已經否定公民提名、三軌制提名,以此打擊六月二十至廿二日的公投。
「為何美夢仍是個夢,還想等恩賜泡影,為這黑與白這非與是 真與偽來做證,為這世代有未來,要及時擦亮眼睛」——除了成立了不同的親政府組織散布反民主的言論和行動外,特區政府亦竭力控制市民接收的資訊,打壓新聞自由。梁振英多番要求商界抽起報章廣告、以發牌機制控制電視頻率、電台節目主持李慧玲被封咪、明報編輯劉進圖遇襲案等,都標誌著言論自由空間再被進一步收窄。媒體被利用為洗腦製造順民的工具。由何時開始,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只會出現在我們的夢中?特區政府一步一步的收窄我們的社會空間,但我們仍然懵然不知,以為自己生活的地方是一個國際大都會,為這城虛偽的繁華璀璨而自豪。繁忙的工作, 令人透不過氣的生活壓力,加上愈來愈多的政治謊言,令我們不願意花時間和耐性去辨別是非黑白。
「無人有權沉默,看著萬家燈火變了色,問我心再用我手,去為選我命途力拼」——事實上,我們的確沒有條件和本錢繼續沉默下去。爭取民主的路已經行了三十多年,香港市民需要的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向市民負責、對市民戰戰兢兢的政府;要有一個成熟的政黨政治體制,推出可行的經濟、資源分配、土地規劃等政策,才可解決社會上最根本的問題。
當下我們要一起做的,就是積極參與六月二十至二十二日的全民公投。每一票都顯示我們對真普選的堅持和態度。陳日君樞機和一眾教會團體和社會人士,更會以毅行的方式,以腳步和汗水動員市民。「人既是人,有責任有自由決定遠景」——我們不要認命,622 投票,七一再次走上街頭,用行動喚醒身邊的人,共同發聲。只要願意付出, 並積極回應,香港的民主前景,仍然掌握在我們每一個人手上。這是一場硬仗,但也會是一場勝仗!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