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

刊登日期
2014.06.13

(本報訊)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成立全港首隊由華語及非華語學生組成的民安隊少年團,培訓學生律己律人、團結、尊重的服務精神,推動多元種族文化交流。

民安隊少年團調派典禮於五月三十一日在民安隊總部舉行,邀請民眾安全服務隊高級助理處長(發展及少年事務)何偉石、清真寺族長Muhammad Zahid和Abdul Rasool、明愛教育及服務部總主任郭偉祥等嘉賓主禮。

何偉石當日致辭時指出,經過六個月的準備和訓練,首隊由非華語學生組成的少年團正式成立,這是民安隊少年團過去三十年的訓練以來,新一步的里程碑。何偉石說,民安隊少年團的訓練從野外技能到公民教育都有涵蓋,是在學校課室以外,對團員一個既有效又實用的學習經驗。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校長袁國明說,多元文化的學習環境有助加強學生適應能力,而透過民安隊少年團的訓練,能夠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共同體會制服團隊,以至紀律部隊的訓練和生活。他說:「如因應穆斯林和錫克教學生的文化禮節,校方與民安隊將制服稍為改動,以符合相關禮俗。」

新成立的非華語民安隊少年團有二十一名團員,其中十八人為非華語學生,分別來自巴基斯坦、尼泊爾、新畿內亞及菲律賓。

該校的學校聯課活動統籌黎萬發六月五日對本報說,非華語民安隊少年團的成立,給予非華語學生參與校外活動的機會,擴闊視野。

黎萬發說,非華語民安隊成員調適服飾時,包括容許女生在制服帽內披戴頭紗,穿上制服裙時可配襯長褲;安排男教官和女教官進行訓練,避免與異性學生隊員有身體接觸。另外,校方亦安排南亞裔助理協助翻譯烏爾都語。

他說,一些南亞裔家庭在港的社會經濟地位較低,學生少有機會參與校外活動。他說,非華語學生加入少年團後,便可參與團中的青年獎勵計劃、暑期活動等,得到健全的發展,讓他們盡快融入社會。

此外,該校於五月二十四日在校內舉行「民安隊少年團參觀日」,當日不少區內的少數族裔家長和學生到場了解。黎萬發說,諮詢日有助聯繫區內少數族裔青少年,鼓勵他們參與民安隊, 他期望未來的非華語少年團能擴展至區內的非華語青少年。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自二○○七年成為教育局收取非華語學生的指定學校,目前該校收取華語學生外,逾半學生為非華語生,分別來自巴基斯坦、菲律賓、尼泊爾、泰國、阿根廷等十五個國家。

 

民安隊是一支須穿制服並受紀律約束的輔助應急隊伍,其經費由政府支付。民安隊在編制上有三千六百多名成人隊員,和三千二百多名年齡介乎十二至十七歲的少年團團員。民安隊於一九五二年成立,當時是一個備戰的民防單位,經多年發展,現已成為一個服務多元化的輔助組織,在發生天災人禍時,執行各種應急服務,協助減輕本港正規部隊的負擔。(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