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公教團體辦文藝營

期數
3705
刊登日期
2015.02.20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2 月 22 日

(天亞社訊)台灣耕莘文教基金會主辦的「搶救文壇新秀」文藝營,一月三十至二月一日在天主教輔仁大學舉行,聚集青年研讀名著和分享文學心得。

文藝營耕莘青年寫作會策劃執行的文藝營中,重要的課程是長達三小時的「新世代文壇青年高峰會議」,由十二位昔日學員而今日已是著名作家參加座談。

文藝營執行長許榮哲告訴天亞社,學員必須研讀五本文學著名作品,分別是余華的《活著》、芙蘭納莉(Flannery O’Connor)的《好人難遇》、葛林(Graham Greene)的《愛情的盡頭》、雪莉(Shirley Jackson)的《樂透》、卡佛(Raymond Carver)的《告訴女人我們要出門》、《所有東西都站在他身上》及《新手》等三篇。

開幕典禮裡,寫作會八十歲會長陸達誠神父告訴新學員,明年是寫作會五十周金慶,他自一九七六年接掌至今也有三十九年,每年他都跟著學員「旁聽」老師們講課,也就開始寫作,至今也有散文書籍出刊。

這位法國巴黎大學哲學博士勉勵學員,加入耕莘寫作青年行列,因為這是溫暖的寫作窩,大家都以文學為最愛,前輩教導後輩,這期文藝營教師裡,就有第一屆學員擔任。

被學員稱為「陸爸」的耶穌會士陸神父指出,學員更傳承了美籍張志宏神父六六年創辦寫作會時的無私精神,師生之間都在「耕莘暖窩」感受到這種精神,這是與其他單位舉辦的文藝活動和社團最大不同。

耕莘青年寫作會,現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文學社團之一,以培養青年寫作人才、提倡文學研究風氣,開闊人生境界與視野為目的。

耕莘文教基金會代理執行長陳偉茵解釋,文藝營不僅這是台灣天主教會唯一的文學活動,而且文宣對象是為大學和高中學校,今年就郵寄了五百多封公函,給大學文學相關學系和高中,加上在社交媒體不斷曝光,參加人數超過一百五十人。

她說,過去參加人數曾有高達二百人,但老師們發現,人太多不易達到教學目標,學習效果稍差,於是往後保持在一百五十人上下。

在輔大任教的陸神父向天亞社介紹,耶穌會創辦的耕莘文教院自一九六六年開始,每年舉辦暑期寫作班,隨著社會轉變,文學思潮的流動,大學生學習文學喜好,由為期兩月的英美文學為主、約五十位學員的小班,擴大至百餘人、縮短至一個月的整天綜合班。

接著,台灣解嚴,官方和民間寫作班興起,寫作班再轉型為三天兩夜的週末營,老師年齡降低,課程變化而活潑,竟年年爆滿。到了一九九○年,耕莘文教院創設文教基金會,把寫作會併入,財務獲得穩固,但寫作活動仍舊獨立作業,成為培育台灣文學青年作家搖籃。

除了文字上的滋養,陸神父指出,有些學員參加寫作班,接觸了教會,自願加入慕道班,研習福音後受洗,其中有些學員更獲得聖召,成為修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