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醒覺

期數
3745
刊登日期
2015.11.27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1 月 29 日

「身處幻變的空間, 人不懂得停下;在這刻和這處,是我主親愛的足印」。這是一首加東華人教友所作「醒覺」一曲中的首句,它直接地描繪了當代人的心態,我們是否真的沒有意識到天主的臨在?亦未意識到生活是為承行祂的旨意?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主耶穌描述了最後日子來臨時的現象:「在日月星辰上,將有異兆出現」(路廿一25)。這景象並非災難,而是一份驚嘆,因為人子的再來:「那時,他們要看見人子,帶着威能及莫大光榮乘雲降來」(路廿一27)。如此,聖史路加引用了達尼爾先知的神視:「我仍在夜間的神視中觀望:看見一位相似人子者,乘着天上的雲彩而來,走向萬古常存者…他的王權是永遠的王權,永存不替,他的國度永不滅亡」(達七13—14)。主基督將再來審判生者、死者!那時,天主將以祂的正義與慈悲檢視我們每個受造物的一生,看一看我們是否忠於對祂的承諾!

為甚麼「眾人要因恐懼,等待即將臨於天下的事而昏絕」(路廿一26),因為天主要以每人所作的予以賞罰。主耶穌在世時,透過祂的教導及善行,言教身教,邀請信眾悔改皈依。最後,祂更在十字架上以愛的犧牲使人類得到新生。因此,當祂光榮地再來時,必然會以愛德的尺度來辨別人類行為的善惡而作出判斷。故此,當人從「賞善罰惡」的角度看主基督的再來,必然心生恐懼,怕自身因不足而受罰。但若從對主愛的渴望而言,則人心必然滿懷期待;因為,藉著天主慈愛的傾注,生命中一切不足、一切欠缺,均能得到醫治而強化,並能在愛的滿全中進入與主契合的至高美善中!因此,「你們應當挺起身來,抬起你們的頭,因為你們的救援近了」(路廿一28)。

聖保祿宗徒提醒我們一切的準備在於對主愛的回應,因為我們藉著天主的愛,受傷的心靈得到治愈、軟弱的心靈得到強化:「願主使你們彼此間的愛情,和對眾人的愛情增長滿溢⋯⋯好堅固你們的心,使你們在我們的主耶穌同他的眾聖者來臨時,於天主我們的父前,在聖德上無可指摘」(得前三12—13)。其實,這一切的準備在於我們能放棄過份的自我滿足。面對當代社會,不少人行事為人均是為追求滿足私慾:物質的逸樂、世俗的奢華,為顯示自己的身份及價值。但是,當人專注於自我時,很多時候會忘記了近人的需要。這些需要或許是物質上、精神上,更甚者是在關係上。人際關係的疏離不單在朋輩上,亦出現在至親關係上。因此,當人能放下自我,而彼此以愛相待時,人更能體現生命真正的身份及價值!

正因如此,主耶穌亦提醒我們:「你們應當謹慎,免得你們的心為宴飲沉醉,及人生的掛慮所累時,那意想不到的日子臨於你們」(路廿一34)。主耶穌在世時,以「愛德」的誡命,鼓勵人類要彼此相愛。祂並為門徒「洗腳」,樹立了服務的榜樣!因此,當祂提醒我們應當謹慎時,就是要求我們在愛德上作出評估:我們是否真的彼此相愛?我們有否甘願在愛內為近人服務?我們有沒有察覺到近人的需要?「所以,你們應當時時醒寤祈禱」(路廿一36),這份「醒覺」就是在生活中尋求上主的旨意,並以具體的行動作出回應。當我們恆常地祈禱,保持與主親密的關係;因而,我們便能辨別在不同生活經歷中天主的意願。若我們所追求的並不是個人的意願、不是為滿足私慾;那麼,我們便能以一份掏空的心接受天主的聖寵,使我們準備好迎接主基督的親臨。可惜,今日社會的事務實在繁忙,世俗價值也非常吸引。因此,縱使人明白祈禱的重要;但是,很多人亦未能將祈禱成為每天生活的必然秩序,故恆常祈禱亦未能實現!事實上,我們應謹記:主耶穌常常默默地在每人的內心等待著我們,那是每人內心的神秘花園,主耶穌為我們灌溉看守,為使我們排除各項不同的障礙後,能喜悅地進入與祂談心。這份神秘經驗亦為我們作出主基督再來的準備,若我們經常與主談心,我們便不會對祂的來臨產生恐懼;相反地,我們是懷著喜悅,期待著這幸福的滿全!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