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隨風.如風
在主耶穌復活後,曾多次顯現給婦女及門徒,但是他們很多時候均未能及時認出主耶穌!瑪利亞要在復活主召喚她名字時,才能認出祂:「耶穌給她說:『瑪利亞!』她便轉身用希伯來話對他說:『辣步尼』」(若廿16);門徒要在看見主耶穌身上的傷痕時,才與祂相認:「主耶穌便把手和肋膀指給他們看。門徒見了主,便喜歡起來」(若廿20)。為甚麼他們被蒙蔽了?是否因為他們對主耶穌的期望並未有實現、或是由於他們對主耶穌離世的損失而悲傷,因而未能即時認出復活的主。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亦會因為恐懼和悲傷而被蒙蔽,未能體會一些經驗的真正意義。同時,很多人亦會被恐懼或悲傷控制了自己的生活。試想想:那些隱蔽青年,他們好像在逃避這個世界的挑戰、害怕面對自身的失敗而隱宿在家中、房間內,過著不見天日的生活。
他們可能害怕反思生活的意義及價值、亦拒絕承擔生命的挑戰!其實,隱蔽的並不限於青年,還有長者、成年人、一些不幸遭遇的受害人……,他們也可能因為恐懼和悲傷而不敢面對現實!
但主耶穌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改變生命的契機:「願你們平安!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若廿21)這份平安並不是一些外物的擁有,而是一份內在的平安,是復活主親身的臨在。祂將自己交付了給我們,並向我們啟示了祂那份寬恕的愛。這份愛在十字架上完全表露無遺,而祂的復活便是為見證這份寬恕的愛。主耶穌並沒有批評及判斷門徒們的恐懼及不忠信、祂亦沒有指責伯多祿對祂的否認、祂更沒有使門徒有任何的罪疚感;祂卻肯定了對他們的揀選:你們是我所愛的,我將永遠與你們同在。因此,主耶穌「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若廿22)
雖然,很多人外在生活並不隱蔽,但他們的「心窗」卻是關上的!他們不願意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一切困苦艱難也只是自己獨自忍受。此外,有些人亦會為了維護自己個人的利益,而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們感受不到別人的渴望,理解不到他人的需要,只看到自己。他們的內心是何等「孤獨」!但復活的主走進我們的內心,賜給我們平安,並願意我們領受聖神,好能隨從聖神而生活,走出封閉的自我!
「風隨意向那裏吹,你聽到風的響聲,卻不知道風從那裏來,往那裏去:凡由聖神而生的就是這樣」(若三8)。隨風:依從聖神的帶領,要求我們的是捨棄,捨棄那份因為恐懼焦慮而有的「安全感」。但這樣的安全感並不能完全使我們平安,相反地卻使我們繼續不斷追逐,這便是今日世界所反映出來的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但最終所經驗到的是:「深淵不見底,不知何處是岸」!
如風:復活主邀請我們領受聖神,在聖神內生活。這正是成為天主子女後的效果:聖神寓居在我們內,並指導我們的生活。「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若廿23),主耶穌將這些門徒由混亂而驚恐的一群,轉變為一個互愛的團體,以一份愛的盟約互相維繫,而這份盟約的關係建基於十字架上主耶穌的愛及寬恕。他們被主耶穌派遣到世界,彰顯天主慈悲、寬仁的面容,為世界建立「愛的文化」!聖神就是愛的力量,是聖三內在生命的動力,透過祂萬物得以復甦。因此,我們只有生活在愛內才能得到新生命。正如天主在創造人時,「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創二7);同樣,當復活主「向他們噓了一口氣」時(若廿22),祂便給予了他們永恆的生命──在主內共融的生命。
我們也應在當今的世代建立同樣「愛的文化」,以愛和寬恕達致互相分享、彼此包容,使我們能隨從聖神、並在聖神內生活,回應天主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