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心懷慈悲 活出愛德
教宗方濟各在今年救主慈悲主日前夕發出「慈悲特殊禧年詔書」,指出聖年將於今年聖母無玷始胎節開始,以紀念梵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閉幕五十周年,並於明年基督君王節閉幕。
教宗方濟各引述聖若望保祿二世《富於仁慈的天主》通諭說:「現代人的心態,似乎較過去人的心態,更加與仁慈的天主相對立。事實上,現代人傾向於從生活和人心中除掉『仁慈』這概念。『仁慈』似乎在人心中引起不安。因為由於科技的龐大發展,人已史無前例地變成大地的主人,征服了大地,支配了大地。這種對大地的統馭,有時被片面的膚淺解釋,致使似乎沒有給『仁慈』留有餘地⋯⋯因此,在當前教會和世界的情況,受到活潑信仰意識所引導,許多人及團體,可以說,正自然轉向天主的仁慈。」(通諭第2節)
慈悲禧年的目的是讓人重回天主聖三的的懷抱,並以基督的心為心去處世待人。
天主聖三的生活便是互愛、忘我的生活。「你們不要判斷,你們也就不受判斷;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們要赦免,也就蒙赦免。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斗,倒在你們的懷裡。」(路六37-38)
教宗方濟各沒有把敬禮慈悲耶穌的熱心神工放在詔書的重點上,反而用墨於走到弱勢社群中的重要性。「我們有沒有給饑者食、渴者飲、裸者衣、花時間陪伴病人或坐監的人、幫助人解惑、 幫助無知的人克勝愚昧、讓被剝奪基本生活所需的兒童脫離貧窮的桎梏、走近孤獨者和憂傷者、寬恕得罪我們的人、棄絕引發暴力的各式憤怒和仇恨?」(詔書第16節)
教宗方濟各對神父們也有特別的忠告:「每位聽告解者接待信友時,必須如同浪子比喻中的父親:走上前迎接兒子,不要問無用的問題,卻要如同比喻中的父親,打斷浪子預先準備好的講辭,而接納每位懺悔者從心頭湧出對獲得援助和慈悲的央求。」(詔書第17節)
慈悲禧年是教會恩寵時刻,讓她的子女,重新學習、重新改變自己,讓天主的計劃能在我們身上完成。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永明和黃潄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