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示錄七教會朝聖之旅

期數
3744
刊登日期
2015.11.20
作者
李健康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1 月 22 日

《默示錄》是我最陌生的新約書卷,雖然也曾從書本和講座,大致知道這是給信徒鼓勵和安慰的書,但還是最近的一次朝聖,讓我佩服初期教會傳教的熱忱,和體會甚麼是宗教迫害。

今年九月,我和太太參加了將軍澳聖安德肋堂的「默示錄七教會朝聖之旅」,在十多天內,我們走遍默示錄首三章提到的七個教會,和若望寫《默示錄》的地方──帕特摩島。

教會在耶路撒冷誕生,卻在小亞細亞(今日的土耳其)成長。從博物館和遺跡得知,當時的社會充斥著對希臘神祇的崇拜。神廟建築雄偉,阿爾特米女神廟(參閱宗徒大事錄十九章),就是古代「七大奇觀」之一;祭神活動包括神像巡遊、戲劇和競技大會。宗教生活可謂多姿多采。在這氛圍下,傳教並不容易。教會最終卻以真理和聖潔的倫理生活,贏取人心。當今世代也充斥著對平權的崇拜,蠶食婚姻和家庭價值;初期教會的取態,實在值得我們借鑒。

一九二三年土耳其和希臘根據洛桑條約,進行人口交換,結果一百多萬信仰基督的希臘人離開了土耳其。七個教會,除了斯米納(今日的伊茲密爾總教區)外,現在已沒有基督徒團體了。在這相對已算開明的回教國家,傳教工作是非法的,宗教自由只限聖堂範圍內,宗教服飾也只能在這裡穿著。朝聖期間,我們親身體驗信仰受到不合理的限制。話說我們有幸能到召開尼西亞大公會議的聖依肋乃堂參觀,這是教會訂定《信經》的地方,現在已改為音樂劇院,這兩年才對外開放。當日參觀時台上有人綵排唱歌,但當我們在台下念信經,卻被守衛禁止,我們的導遊也被警告。

在困境中開始出現曙光,伊茲密爾總教區今年有本地人領洗和進修院。我更深信聖母會助羅馬天主教、東正教和回教,走上合一的路。因為東正教極重視對聖母的崇敬,而可蘭經談論她的篇幅,包括童貞產子,遠超新約;她也是唯一的女性,在可蘭經具名受推崇。按古老傳統,聖母隨若望宗徒曾居住在厄弗所,在聖母故居,我們也見到一些回教徒向聖母敬禮。聖索非亞大殿不少文物得以保存,很大程度是因為穆斯林尊敬聖母。

我也曾到以色列朝聖,經歷的是個人信仰的更新,今次土耳其之旅,明顯的得著是加深了信仰的團體感、教會感。教宗在二○一四年十一月訪問土耳其,高層次地向政府爭取信仰自由;與東正教修和合一,也為當地教會展示支持。一九九七年後的香港教會,在法律保障下尚能享受信仰自由,在教區推動和堂區配合下,教友的質素因培育而漸次提升。我們實在有條件,進一步透過朝聖深化信仰,並向受迫害的教會展示我們精神上的支持。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