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味

期數
3744
刊登日期
2015.11.20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1 月 22 日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五:公共衛生

 

嘉兒於半年前遇上交通意外,稚子去世,自己則活過來,但身心遺下難以磨滅的傷痕和痛楚,變得憤世嫉俗,難以相處,與丈夫分開,生活起居由墨西哥裔傭人莎雲娜照顧。一天,嘉兒得悉病人互助組織同組成員妮娜自殺身亡,在好奇心驅使下,決定到妮娜家去看看……

影片開首時未有交代女主角痛苦的經歷,只見她時而憂鬱悲傷、時而滿腔怒火。隨著故事發展,觀眾翻開她的人生章節,漸漸了解她,嘗試從她的角度看待事物。

女主角一直未能從哀傷陰霾中走出來,只管借助止痛藥麻醉自己,甚至想過自殺。當你接獲噩耗時,即時出現甚麼反應?根據Dr. Elizabeth Kübler Ross所著的《On Death and Dying》(Macmillan, NY, 1969),大多數人對自己或親人遇上嚴重意外時,出現稱為「哀慟周期模式」(Grief Cycle Model),依次序表現出以下反應:最先是否認或拒絕事實(Denial),然後是感到憤怒(Anger),繼而跟醫生或天主討價還價(Bargaining),接著感到抑鬱或哀慟(Depression/Grief),最終接納事實(Acceptance)。

劇中人物之間的互動改變了女主角的人生觀:嘉兒故意築起一道高大及冰冷的牆壁,將自己與外界分隔,其尖酸刻薄的說話嚇跑所有人,除了傭人莎雲娜。在別人眼中,兩人雖然是身份地位懸殊的主僕(前者是白人律師,後者則是持綠卡的墨西哥人),卻建立起真摯的友誼。莎雲娜即使面對嘉兒的冷嘲熱諷及態度無禮,仍然不離不棄,鼓勵對方振作;外表冷漠的嘉兒並非麻木無情,看見莎雲娜被同鄉奚落,暗地裡替她出頭挽回面子。

影片亦談及道歉、寬恕與修和:女主角為昔日的無禮行為向有關人士道歉,獲對方接納。之後,她遇上當年車禍的肇事司機前來,請求原諒,被她辱罵趕走。嘉兒一直耿耿於懷兒子的去世,未能解開心結,內心找不到平安,所以感到不快樂。要真正做到寬恕的確不容易。

究竟受害人應否忘記過去,寬恕犯事者,給對方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天主教社會訓導亦談及這方面:修和聖事包含痛悔、寬恕、修好,這不單針對改變人的外在行為,更重要是擁有承擔過失的勇氣,決心不再犯錯,與人、與教會、與天主修好。(宜參看《天主教教理》第1440-1498條)

 

討論問題:

  1. 假如你是嘉兒,面對肇事司機到來道歉,你有甚麼反應?
  2. 你認為有甚麼方法可以幫助嘉兒走出陰霾幽谷?
  3. 你認為現今香港的種族歧視問題嚴重嗎?為甚麼?
  4. 你曾否試過因親人或好朋友突然離世而感到徬徨、不知所措?最終如何面對?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