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影視協會東亞聚會
(本報訊)在天主教廣播影視協會的東亞區研討會上,講者強調教會須善用大眾媒體以接觸公眾,並鼓勵信徒傳媒人幫助大眾反思公義與家庭價值。
天主教廣播影視協會(SIGNIS)聯同澳門聖若瑟大學十一月二十八日假該校合辦研討會,題為「社會公義與和平:教會媒體在今日社會之貢獻」,逾三十人參與。來自港澳等東亞地區的天主教廣播影視協會東亞區成員二十九日亦參與圓桌會議,並安排多位東亞青年傳媒人分享經驗。
開幕禮上,聖若瑟大學校長薛沛德神父(P. Stilwell)致辭時強調社會公義是信仰核心,他引述本篤的《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稱,愛德既有個人幅度,也有公共幅度,而教徒傳媒人受召揭示政經與社會問題,並為家庭生活發聲,以幫助人們反思。
談到媒體與福傳,主講嘉賓、台灣光啟社副社長丁松筠神父(G. J. Martinson)鼓勵教會主動借助教會內外媒體發表信息,藉此接觸更多受眾,毋須害怕接觸傳媒。
耶穌會丁神父與光啟社同工製作電視節目在坊間媒體播放,針對沒有信仰的觀眾,他說部份教會人士認為少講少錯而放棄了在媒體發言的機會,卻錯過了福傳良機。
丁神父期望教會團體「不要成為『斗底下的燈』」,可以透過內部培訓及有系統的方式,清晰傳遞教會信息。他指教會先要釐清要發表的信息主題,並訂立傳播目標、方式及觀眾對象層面,至於與媒體打交道,他建議可從四個「S」的原則發表信息:保持笑容(Smile)、信息精簡(Short)、借助故事(Stories) 、做自己而不造作(Self)。
談到透過媒體工作推動公義和平的經驗,他說教會媒體須主動發掘題材,天主教廣播影視協會的東亞區成員早年亦曾合作為泰國北部的難民拍攝紀錄片爭,探討戰爭議題。
另一講者、韓國趙容俊神父強調教會當培育平信徒借助媒體福傳,讓他們成為地鹽世光。聖保祿會趙神父與韓國教會人士去年發起首屆韓國天主教電影節,放映多套跟天主教價值吻合的電影,讓非信徒認識信仰及家庭價值;並舉辦工作坊跟教徒分享媒體製作心得。
天主教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主任韋薇修女則指民間團體倡議的工作需要傳媒支持,才能讓大眾認清弱勢群體的需要。其他講者包括香港教區傳播處主任馮一鳴、聖若瑟大學教授樊飛豪(F. Pinheiro)、日本主教團社會關懷部前主任石川治子修女。來屆研討會將於二○一七年假日本舉行。
研討會結束前,澳門主教黎鴻昇致辭時鼓勵公教傳媒人在媒體側重於批判之際,不忘傳遞正面價值,尤其公教媒體須多報導不同基督宗派的好人好事。他強調公義須配合愛德才能締造和平(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