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舉辦寧養工作論壇

期數
3747
刊登日期
2015.12.11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2 月 13 日

(本報特稿)香港大學舉辦的寧養社會工作專業論壇上, 多位學者及前線服務人員呼籲社會回應本地人口老化現象, 並投放更多醫院及社區照顧資源, 幫助長者及末期病患安度餘生。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十一月十日假灣仔小童群益會總部舉辦「寧養社會工作專業論壇」,推廣及宣傳寧養及紓緩治療,從個人、社區及制度層面實踐全人臨終關懷,主題為「求同存異:寧養社會工作新焦點」,逾三百五十位從事寧養及紓緩服務的專業人士出席,當中包括社工、醫護、院牧及臨床心理學家等。

論壇分為兩部份, 第一部份為「特殊對象的優質護理服務」。回顧寧養社會工作對醫療服務的貢獻,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陳麗雲指出, 寧養服務需要全面的照顧, 包括醫院以至社區服務, 而專業社工與護士等崗位同樣重要。

陳麗雲指出,香港未來面對更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社會應加強長者及病患照顧,每個人亦要為晚年作準備。隨著社會對晚年及善終的期望提高,部份人選擇在家善終,但她提醒長者要因應照顧需要,社會不應過份美化在家善終。

對比香港與新加坡的寧養工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助理教授何孝恩指出,香港的寧養服務於一九八二年起步,近年卻落後於較遲起步的新加坡,因投放資源相對較少,而新加坡更提供免費的社區照顧服務。

談到如何支持伴侶接受紓緩治療, 香港癌症基金會黃大仙癌協服務中心中心督導經理殷麗琴說, 社工可借助「C A R E 」這服務概念服務夫婦,幫助伴侶有更強的感情連結(Connection)及增加親密感、肯定生命的價值(Affirmation)、提供資源,以及讓他們回應生命的意義(Existential concern),讓他們善度相處的日子以及減少分離後困擾。

討論環節上,主講嘉賓呼籲社會透過公眾討論及回應政策, 以締造更好的臨終環境;社區上的生死教育亦不可少,藉以破除不敢正視死亡的傳統想法。

 論壇第二部份為「寧養照顧創意新思維」, 由應用表達藝術於哀傷輔導, 以至前線社工的經驗分享, 探討寧養紓緩照顧的焦點。(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