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婚會發表準夫婦調查
(本報訊)公教婚姻輔導會(下稱公婚會)最近公布的調查發現,準備於聖堂結婚的受訪者當中,只有兩成五聽過「自然家庭計劃」,當中八成認同其理念;該會呼籲教會團體加強培育,讓青年盡早認識自然家庭計劃。
公婚會於剛過去的十二月十七日假玫瑰堂舉辦「從教會丶醫學丶夫婦角度看自然家庭計劃暨問卷調查發布會」,該會多位義務導師參與。
發布會上,參與該調查的公婚會委員程德君醫生指出, 認識自然家庭計劃的教徒人數偏低,教會團體應盡早向青年介紹愛與生命信息,她說: 「準婚階段才介紹自然家庭計劃,較難說服夫婦接受,教會團體可以讓青年盡早認識這計劃。」
她指教會贊同自然家庭計劃,並非單純因著這方法順應自然,而是它能體現婚姻中的愛;也幫助婦女充權。
公婚會二○一五年三至十一月於十四個婚前講座期間,透過問卷訪問了三百七十位準婚人士,當中五成九是教徒。調查發現兩成五受訪者聽過自然家庭計劃,當中四成透過朋友,兩成從學校,一成八從親友,一成四從慕道班得悉,而從神職人員及堂區知道計劃的則分別有一成二及一成;聽過這計劃的受訪者當中,八成表示認同教會訓導;七成一有生育打算。
該會透過社工及導師在婚前培育等項目推廣自然家庭計劃,義務導師陳潔、楊燕萍夫婦席間分享他們借助此計劃生育的經驗,表示箇中經歷讓他們學懂更尊重生命。他們鼓勵堂區成人慕道班教授自然家庭計劃背後的信仰原則。
陳潔指自然家庭計劃需要夫婦彼此合作,例如須紀錄體溫變化,令他留意妻子更多,更能妥善體察她的情緒。
該會義務導師呂煥玲醫生受惠於自然家庭計劃,她指這方法不用壓抑正常生理週期,讓她在「十八年婚姻中感受到受尊重和被愛」。
自然家庭計劃會利用不同方法,包括公教婚姻輔導會教授的「徵狀體溫法」、明愛家庭服務的「比林斯自然生育調節法」;公婚會早前更安排程德君及呂煥玲到英國學習「克賴頓(Creighton)模式生殖照護系統」。
談到信仰對生育的看法,另一講者李斌生輔理主教勉勵信徒夫婦不要懼怕婚姻成聖道路上的困難, 應善用自然家庭計劃。
李主教強調自然家庭計劃與人工避孕兩者截然不同,於倫理上有差別。
他指婚姻向生命開放,而結合代表互相交付,生命則是互愛的果實;人工避孕則拒絕生命,阻隔了交付的意義,沒有接受對方。(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