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天賜的米高安哲羅

期數
3748
刊登日期
2015.12.18
作者
陳鴻基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2 月 20 日

原來鮮為人知,米高安哲羅在晚年也雕刻了聖母抱耶穌聖屍的作品,但是在風格和他年青力壯時的追求已不一樣。在這件作品上,聖母與耶穌兩個雕像的呼應,呈現著一種飄逸、若隱若現的神態,加上藝術家的年紀、經驗和心路歴程、信仰歷程,不再是初期文藝復興時代的那種雄偉澎湃、人性的激情—— 力的表現。人文主義盡顯人的追求完美、尊嚴、在藝術、文學、哲學、思想上的豐盛。

其實,米高安哲羅身處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目睹教會盛衰、腐敗之處,更見到基督教文化的盛行,把傳統天主教思想、神哲學等處處攻擊,爭權暗鬥,階級、封建制度等受人批評和摒棄。教會在這個思潮起伏的時代,也發起了反宗教運動,一方面求變,另一方面也力求革新。米高安哲羅就在晚年,思想也起了很大變化,信仰也有些許動搖。試問自己正是風燭殘年,幾經風霜,人生有甚麼意義和價值觀,人生又有甚麼終向,何去何從,真是痛苦萬分。

La Pietà 晚年作品是在米蘭國家博物館收藏,取代了Sforesco城堡。米高安哲羅一系列的作品代表著他一生默想聖母的結晶品。米在死前數日(18-2-1564 星期五),還是繼續進行塑造這件作品。聖子耶穌與母親瑪利亞的會合,是回到母胎中那樣詩、情、畫、意,意境表達出神修和真摰。米高安哲羅工作再工作, 不斷改變兩個雕像的形態。一五五三至一五五五年基督耶穌是有比例的,結構就像現在顯得纖瘦。一五五五年時在超物質的演變中, 基督身體又變得結實, 聖母的頭轉向右方,低頭,儀態萬千。

 

本人今年十月初有幸,前往米蘭再次一睹這個聖母抱耶穌聖屍雕塑品,花了三小時默想米高安哲羅的生平,乃頓悟到這位藝術家正在準備這件驚世之作,在一切線條、筆觸和空間上,為他自己奏著美妙的「安魂曲」。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