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對全民退保的期望

期數
3751
刊登日期
2016.01.08
作者
吳偉傑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1 月 10 日

聖誕新年期間,有關全民退休保障的爭議不斷,由於人口急速老化,退休保障問題迫在眉睫,本屆政府上台時也一再強調這是須處理的問題,但一拖再拖, 期間有周永新教授所做的研究報告,但政府卻像有很多保留,不太願意接受。現在提出所謂「不論貧富」和「有經濟需要」的退休保障方案作諮詢。其實退保問題,糾纏多年,牽涉不同利益持分者,影響深遠,要認真解決,需要極大決心、包容、彈性和誠意才行。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一半,營造良好溝通氣氛極為重要,可惜發展至今,情況極之不妙。首先是諮詢文件強調「不論貧富」和「有經濟需要」的退保方案,結果引發各方爭議,認為命名已經極具引導性,政府立場昭然若揭,使人質疑諮詢的誠意。隨後政府官員的一些言論更引來更多不必要的干擾,使情況更複雜。

其實是次諮詢主要重點,應是是否應該是全民(長者)受惠還是只針對有經濟需要的長者,取捨之間,除了價值和道德原則外,財政上的考慮也不可忽略。可是政府的陳述卻使人更加混淆, 根據報章所載,有政府中人提到如果要下一代多交稅款,不論貧富地分給長者,這可能是不公義的,尤其在這富挑戰性的經濟環境下。

筆者相信這言論的重點應該是在「不論貧富」之上,但句子容易引發不同解讀,使人以為是把下一代和長者的利益對立起來。其實世代間利益往還, 誰得益誰吃虧真的是有理說不清。籠統地說,今日香港的繁榮興盛,前人的努力和耕耘,豈可抹殺。具體來說一個城市的發展要有軟件和硬件,軟件來自教育,硬件在於基礎建設,香港對教育的大量津貼,還不是來自納稅人的稅款嗎?大量的基建投資,何嘗不是當時市民辛苦耕耘賺來的血汗錢?教育的受益者是下一代,基礎建設對經濟的貢獻也不是短期內可見。或許有人認為,教育和基建都是投資,將來會帶來更大收益,但把金錢花在長者身上,日後有何所得?筆者希望有這想法的人不會太多,更期望社會上不會因全民退保的爭論而誘發這種想法,否則這個社會也實在太可悲了! 

在訪問南美時,教宗表示,「人類和大自然不該為金錢服務。我們要抵拒因金錢主宰而產生的排斥和不公平現象⋯⋯公平分配大地和人類勞動的果實不只是慈善,更是道德義務,甚至是基督徒的誡命⋯⋯」。

事到如今,希望政府能展示更大誠意,使諮詢重回正軌,如果重點是擔心現有的財政資源未能承擔全民退保的金額,又或者在開源方面受制於現有的公共財政政策,各方可以公開透明地深入討論,事實上現在已有不同的方案提出,也兼顧到財政上的考慮,如能切實跟進是否更有意義?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