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耶穌會谷紀賢神父晉鐸金禧

期數
3750
刊登日期
2016.01.01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1 月 03 日

耶穌會谷紀賢神父(Sean Coghlan)十二月慶祝晉鐸金禧,他謙稱自己不是「典型」的耶穌會士:不熱中於擔當領導或主催某些運動或項目,其實他重視青年工作,看重人際關係,更深信要讓青年人在信任中培養才能。

八十二歲的谷紀賢神父生於一九三三年,五一年十七歲時加入耶穌會,六五年在愛爾蘭晉鐸。他於剛過去的十二月三日在利瑪竇宿舍對本報說:六十三年的修道生活他非常快樂,更為晉鐸金禧而感恩,長年貢獻教育工作的他,非常享受教學生活。

谷神父說,修會內許多兄弟在香港社會推動很多重要工作,例如是成立民間團體落實信仰價值,他則透過教育工作陪伴青年, 這跟他兒時的經驗有關。他說:「我最喜歡的科目是地理,因為我遇到一位好的地理科老師,他影響我一生。」那時谷神父著意認識各地風土人情及交通方法,正好為他的傳教士和教師生涯鋪路。

他說當修生時,長上友善且與他們同行,更會一起野餐。他說:「昔日愛爾蘭修院人數多,我那年有十五人入會,很多年輕會士,同時會有一百至近二百人接受神哲學,現在少得多。」

享受昔日培育生活

回想昔日愛爾蘭的教會生活,他說這些年來有了很大的轉變。「那時教會影響力很大,人們教育程度亦不高,惟會主日自動自覺上聖堂。」他說:「七、八十年代我回鄉探親,鄉里依然友善,但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改變⋯⋯後來相繼有人公開批評教會。」

谷紀賢神父一九五九年來港學習語文三年,六二年回鄉接受培育並晉鐸,六七年再度來港。「最初在長洲這孤島學習中文,我喜歡香港人,雖然我不是華人,但我在這裡有家的感覺。」

谷神父在九龍華仁書院開展十一年的教學生涯,他說很享受學校的教學工作。談到該校畢業生的成就,他說:「我沒有做特別的事,那時九龍華仁書校長黎烈德神父(Derek Reid)容許學生組織學生會,給他們自由。他是個謹慎的人,但明白自由對青年很重要。青年沒有經歷過失敗與自由,就不是學習。」

「耶穌會教育理念是尊重每個人,給人資訊及知識去闖,兩間華仁亦如是,讓青年明白到自己將來可以成為偉大的人,甚至可以影響社會。」他說,以前當香港社會貧窮之時,會士便過社會行動扶貧,經濟起飛後,會士便花較多精力於學校工作上。

曾任教九華港華兩校

谷神父一九八八至九六年擔任香港華仁書院校長,他坦言接獲任命前長上給他考慮一晚,他接受了安排,決定以守業為定位, 他讚揚平信徒副校長相當出色。

談到昔日曾服務的這兩所華仁書院特色,他說香港華仁的建設相對較為成熟,而較後建校的九龍華仁風氣上則較自由。「我最初不明白畢業生為何對學校有如此深厚的歸屬感,後來有人說,很感激我們慷慨地給予他們自由。」他強調教育工作者當信任青少年,讓他們自覺可堪信賴,才能好好發揮自己。

以鐸職服務別人

谷神父一九九六年退下教職,一九九七至二○一○年擔任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舍監,並曾擔任港大天主教同學會神師。談到利瑪竇宿舍的起源,他說一九二○年代,當時的耶穌會士有見入大學的青年沒有足夠培育,不少因此而疏遠教會,遂成立利宿舍去支援他們並與天主教同學會合作,神父喜見當時有不少學生參與慕道班。

近年谷神父每個主日都會在聖堂主持彌撒,為香港及愛爾蘭的刊物撰文,也會教授慕道班。回顧自己的鐸職身份,他說:「我不視自己為有權的神父,所追求的不是別人的尊重,而是希望別人視我為普通人;我只會借助神父的權利去為人的益處服務。」

 

教宗方濟各的言行讓世人感受到其耶穌會士氣質,谷神父稱許教宗是個喜樂的會士──在阿根廷,他克服政治及教會上的困難;在教宗牧職上,他既開放亦推進教會發展,「另一令人驚喜的是,他在忙碌中仍能親身完成兩道通諭,其書信與勸諭如《福音的喜樂》亦能啟發他人」。(明)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