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抗逆能力
期數
3750
刊登日期
2016.01.01
作者
文文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1 月 03 日
「不要怕,只管信!」這是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就任時,穩定人心的救世真言,這個世代人心不穩,很多懼怕:怕股市低落﹑怕生病﹑怕成績退步﹑怕政局不穩⋯⋯總之是人心惶惶,怕這怕那!其實一個有信德的人,就可以免除這些不必要的怕懼,因為「人在做﹑天在看,天父會補我們的不足!」全心信賴天主又何懼之有呢?
一位年老的太太,常常開心滿意地告訴我:「不管世界如何改變,我常存希望,因為我有天主。就算是死也嚇不倒我,我會雙手伸開迎接死亡姐姐,是她帶我返回天家,那裡有我一生期待的天主和聖母媽媽!」她生長在信仰深湛的家庭,一生愛主,活得平安、喜樂!
同樣,我們的下一代,今日的孩子會面對更多的挑戰,可怕的是他們的成長環境,因著經濟發達,家庭環境大大改善,使新生兒成為「草莓一族」,經不起風雨,常在壓力前敗陣﹑逃避,甚至尋死。更因為終日處於一種封閉式的視訊享受之中,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人際關係也隨之轉弱,使今代的年青人,大多自信心低,抗逆能力弱。社會越進步﹑要求的生活能力﹑精神素養越高,就是必須增強下一代的抗逆能力,它是一種重要的心理品質,是指一個人在處於困難﹑挫折﹑失敗等逆境中的心理協調和適應能力,即是人受挫折後不但能忍受且能擺脫挫折的打擊,仍能保持正常的心理健康和正確行為的能力。
其實,抗逆力是人類天生的一種潛能,是天主恩賜的能力,使人在嚴重的危機後,仍能反彈並順利回復原有的能力。正所謂危機就是契機,使人經一事長一智,更有活力及自信的生活下去,視失敗挫折為成長的契機。
要培養孩子增強抗逆能力,並不困難,只要父母肯放手,讓孩子在平常事上有作決定的能力,又知道負責任和接受決擇帶來的後果,父母只是從旁給予指導和忠告,鼓勵他勇敢去實踐,使他增強自信心,成功要讚揚,失敗就要與他一起檢討,使他明白原因,並感到有支援,使孩子對家庭營造歸屬感,就凡事都敢於面對,因有父母在身後支持。當他在遇上逆境時,父母都以當前困難是暫時的﹑個別的或外在的,以正面樂觀的態度處之,孩子在這樂觀的氛圍中成長,他們也培養出一種對將來光明和希望的觀念。
在我的寄宿學校裡,孩子都來自有困難的家庭,從小就要面對頗多的問題,父母離異就成為他們成長的一大衝擊。所以,我們都以培養孩子的抗逆力為教育的目標之一,使校園充滿正能量,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常以鼓勵提升他們的自信,並教予人相處之道,幫助他們面對壓力,管理情緒。以實際情況分析及解難的方法,讓孩子在健康喜樂的環境中成長。
記得一次,小福在操場與同學追逐,跑得很快,我停下他們,對他們要求要玩得安全,並接受後果!最後,真的出事了,是小福因衝力大而撞上大樹,被樹枝插進鼻子,血流如注,我馬上走近他,以高壓上血法擰著他的鼻,並請同事馬上呼召救護車。
在醫院裡外科醫生告訴我們,因傷在面部,要用麻醉藥縫針恐怕會留下疤痕,影響儀容,若不用麻醉又怕他受不了痛楚,我問小福的意見,他寧願受點痛楚,不想一生留下疤痕,醫生建議我陪著他作支持,他在縫針時雙手握我的手腕,每縫一針都使我感到他的疼痛!最後縫了七針,見他的淚光,卻不聽不到呼叫,他懂得承擔責任,承受痛苦,更看到他的抗逆能力在生命的困境中顯露出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