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正義與慈悲

期數
3752
刊登日期
2016.01.15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1 月 17 日

二○ 一六年元旦日是教會的「世界和平日」, 教宗方濟各藉著《和平日文告》呼籲世人打破冷漠,以慈悲和開放的心迎接二○一六年。今年正值「慈悲禧年」,教宗特意將正義和平與慈悲結合,引證慈悲是一切改變的開始。

今年和平日的主題是「克勝冷漠,贏得和平」, 教宗道出和平並非只是一種主觀的願望,更是積極的行動,是「天主的禮物」。教宗認為冷漠已不是個別之例,而是全球性的現象。冷漠阻礙和平與正義,它源於各人的內心,使我們不再關心周遭的人和事,關上自己心中的大門。冷漠以不同面向出現,對天主的、對鄰人的和對自然環境的,雖然面向不同,卻同樣源於自私和自大, 以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忽略他人、受造物的需要,也無視天主的主宰和召叫。雖然今日的世界訊息發達,人與人的交流、國與國間的資訊流通的速度是史無前例,但這也不代表各人之間的信任和關懷也同樣地提高。面對來自人心的挑戰,教宗對此卻不感絕望,因為天主是慈悲的,按照祂而造的人也有祂的特質,慈悲的心早已在我們心中。

作為信友,慈悲並非單是今年之事,而是每人每日的生活日常,在生活中活出天主。隨著「慈悲禧年」,各地教會的「聖門」陸續打開, 意味我們要將內心開放,接納周遭不同的人和事,以慈悲、關愛的心待之。教宗借和平日文告,希望各人可以共同建立一種「慈悲的文化」,在這個文化的建立過程中建立友愛與關懷,最終達致和平與正義,可見慈悲並非與現世周遭、社會公義和世界和平無關的。和平不是沒有爭執、衝突的狀況,和平必須與正義相存,否則只是沒有異見、不忍發聲的打壓,因為現世的政治、經濟和權利的不平等已是「不便說出的真相」(inconvenient truth)。要活出慈悲,就首先要面對現實,了解身邊的日常,了解身邊的幸與不幸。對他人存有關懷,對身邊的不公感到不恥,這樣的心才能驅使人走上正義的行動,以行動改變世界。

慈悲與正義相扣,正義與和平又是共生,慈悲是我們行公義的基礎。今日,社會上的惡以普遍而低調的方法存在,每一個不幸的背後絕非個人選擇,更有結構性的影響。貧窮、老無所依、家庭離散等等,種種的不幸有其社會性的影響。當我們發現,單憑一次性的,或持續的一次性補助也無法有效解決不幸,我們就必須究其來源,對背後的影響加以批判,走進「先知」職的道路—— 力陳公義,對抗不公。

教宗曾經說過,當我們朝著正義的方向時,我們「不應害怕衝突」,對衝突耿耿於懷只會阻礙我們的成長,更會阻礙呈現社會的真相。最後,引用教宗的話,希望各人在新的一年開始, 活出慈悲,實踐正義與和平: 

「世界上有許多惡事, 我們生活在戰爭中;但世上還有許多美好的事、許多良善的事、許多隱藏在天主子民中的聖人。天主是存在的。有許許多多保持希望、讓我們前行的理由。勇敢前進吧!」共勉之。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