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燒校牧心】撒種者
每年學校還未開課,在八月下旬有兩天舉辦「小一新生培訓日」,目的讓準備升小一的同學,熟習學校的規矩和環境,幫助他們盡快投入小學的生活。望著他們一張張可愛淘氣的小臉,禁不住上前攬攬他們,拖拖他們的小手,同時有一句沒一句地對答,實在是賞心的事情。
轉眼間六年已過,他們已由一個懵懵懂懂的小孩,變成一個青春無敵的少年,跟着展翅高飛離開母校了。升中後,部份同學對母校仍念念不忘,特別回來探訪老師,懷緬一下過去,再次眷戀着師生的情誼。就這樣一年一年地過去,好像流水一樣平淡,教育就是這樣跟着時光流動,但老師的教導早已在他們心裡埋下種子,待他們長大後自然開花結果;所以我們的言行非常重要,每一句說話都可能對學生有深遠的影響。
作為一位學校牧民,職責並不是只會教「宗教」,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個「引路的人」,給學生們指示「耶穌基督」的方向,幫助他們建立正確健康的價值觀;特別是生活在這二十一世紀資訊爆炸,價值混亂的世界裡,我們如何以永恆不變的基督真理,去面對這瞬息萬變的末世時代,以及學生們錯綜複雜的家庭背景呢?所以,為了教育好我們的學生,就應及時去裝備自己,不斷地自我增值,打破陳舊因循和墨守成規的習慣,才能以新奇有趣味的方式吸引學生,引領他們認識耶穌,跟隨祂的道路。
另一方面, 當我們與學生相處時,應以同行者的心態,去了解他們的需要,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關懷,從而感受到天父的愛臨在他們身上。若望福音第十二章1─ 11 節記載:瑪利亞洞悉耶穌的心事,主動去關心祂,還以最矜貴的香水和尊貴的頭髮拭擦耶穌的腳; 門徒每天跟隨着耶穌,都不發覺耶穌的心憂傷,不體會耶穌的感覺和情緒;耶穌對瑪利亞這行為有高度的讚揚;馬爾谷福音第十四章9節亦記載:「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紀念。」所以我們應效法瑪利亞,多留意學生的需要,主動伸出援手,才可更輕易地完成耶穌交給我們這神聖的使命——牧民工作。
• 作者為聖博德學校牧民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