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仇敵祈禱
猴年新春適逢四旬期,兩個日子都是下決心「除舊迎新」的時候,人們可以藉此機會反省自身,定志改掉陋習或放棄某些東西。
許多意向及願望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例如為減肥而少吃、戒吃糖果、戒煙或戒酒;然而,四旬期和新年慶祝講求共融及同歡,為他人或世界的福祉而放棄某些東西,也許更切合四旬期和新春的精神。
去年,國際環保團體「我們的聲音」創作了一款四旬期日曆,提議人們每天在不同方面克己:肉、交通往來、使用過量電力或紙張,或使用非生物降解物料。
在該日曆中,每天有一個目標,並附有一個教育資訊網址,解釋當天克己主題的內容如何有益於整個社區的福祉和地球的生命。節制嗜好無疑對個人成長大有裨益,也能為整體社區生活帶來積極意義,但我們也可以跳出傳統框框,構思一些為世界有建設性的事情。
今天,國際社會都想找出應對暴力的良方,沮喪的是,人們仍週而復始回到以暴易暴的傳統,縱使時間已證明這方法毫無效果。
「伊斯蘭國」行駛極端而毫不理性的暴力所造成的可怕僵局,令我們無法按邏輯去應對,即使用再多暴力也只屬徒勞。我們看到不少為能達致團結共融而舉行的守夜祈禱,在地方教會內我們為和平祈禱;但我們卻甚少聽到為敵人而念的祈禱文。
在東帝汶爭取獨立的最黑暗歲月,澳洲悉尼一家教堂曾經舉行彌撒。一位婦人禱告:「我年老了,一生大部份歲月都在戰爭中渡過。我相信我們一直忽略了去為敵人祈禱。」
今年一月,耶路撒冷聖母安眠隱修院隱修士清早醒來,乍見隱修院的牆上布滿塗鴉:「基督徒下地獄」;「以色列異教仇敵、異教基督徒去死」;「為以色列人報仇雪恨」;以及「祂的名字必被消除」。在標誌著猶太教和猶太文化的「達味之星」旁邊,畫有一把滴著血的劍。
這並非隱修院首次遇襲,隱修士面對該如何回應的挑戰。院長舒納貝爾神父(Nikodemus Schnabel)說:「我們為那些憎恨我們的人祈禱。如果我們因為基督徒身份被攻擊,就讓我們以基督徒的身份去回應。」
院長又說,隱修士會銘記那些支持他們,而不是攻擊他們的人。他說:「在以色列的朋友與我們團結一起、支持我們,我們感激不盡。身為隱修士,我們……不會停止為昨晚的肇事者……祈禱;祈求仇恨能從他們的內心消失。」
今個四旬期和新年的新希望,也許就是為我們的仇敵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