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探討中國問題:

期數
3756
刊登日期
2016.02.12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2 月 14 日

( 天亞社訊) 教宗方濟各在訪問中,首次談論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景仰與敬愛之情, 又指不應畏懼中國,而且需要對話,並向國家主席習近平及所有華人送上猴年祝賀。

據香港媒體《亞洲時報》(Asia Times) 二月二日報導,教宗接受中國人民大學資深研究員郗士(Francesco Sisci)專訪時稱,中華文化為「偉大的文化, 蘊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

在一月廿八日的專訪中,教宗表示自己「非常敬愛中華文化,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天主教會的一大使命是尊重各種文化」。

教宗指,耶穌會士利瑪竇神父對中國也有同樣的景仰, 「他與這偉大的文化、這古老的智慧對話,並且與之相遇」。

他說:「利瑪竇的經驗告訴我們,需要與中國對話,因為中國是智慧和歷史的結晶,中華大地飽享諸多恩佑。」

他憶述二○一四年前往南韓出席亞洲青年節時說:「當我首次搭乘飛機橫跨中國時, 有人通知我說: 『我們即將在十分鐘內進入中國領空,並寄發您的問候。』坦白說, 我當時激動不已, 這是我少有的情緒。飛越這個擁有豐沛文化與智慧的國家,令我深受感動。」

中國在一九八○年代開始面對一孩政策的傷口,郗士就此訪問教宗在慈悲禧年期間願向所有華人發出甚麼信息時,他答說:「民族的歷史始終是一段旅程。一個民族走得時快時慢, 有時停下腳步,有時因誤入歧途而得折返路程,為能再走上正途。」

他續說:「無論如何,只要一個民族向前邁進,我就放心了,因為這代表他們正在創造歷史。我相信中華民族正在向前邁進,這正是他們的偉大之處。」

「中華民族跟其他所有民族一樣,都在光明與黑暗中行走。當他們回顧自己的歷史時, 或許會因為膝下無子而感到五味雜陳,但為自己的旅程負起責任是健康之舉。」

「再者,即使你們犯了錯,也不要愁苦, 卻要平心靜氣地面對自己的旅程。我不能為了自己的糟糕經驗,便怨聲載道。」

教宗勉勵各民族與自己的歷史成敗修和, 闡明修和與慈悲的密切關係。「一個人慈悲待己才是健康之舉,切莫虐待自己或他人。一個民族也是如此,必須慈悲待己,接受自己的旅程,展開笑顏、向前邁進。人倘若感到筋疲力盡、裹足不前,就可能會變得愁苦又腐敗。」

他續說:「因此, 當人為自己的旅程負起責任,接受自己的過去時,他就能讓自己的歷史與文化的瑰寶大放異彩,縱使時運不濟。」

就此, 教宗強調「必須承認中華民族的偉大,他們向來保持自己的文化」。

郗士又問及中國崛起對追求世界和平有何挑戰。教宗回應說:「害怕從來不是好導師。」

他認為人與文明都傾向於溝通,明顯地, 當溝通時以咄咄逼人的語氣來為自己辯護,那麼戰爭就來了。然而他說:「我不會害怕。維持平衡的和平是巨大的挑戰。」

教宗認為透過對話可以達致真正平衡的和平,又指對話達致相遇。他說:「對話不表示我們最終達致共識, 半份餅給你, 半份給我。」

他指出,英美兩國和前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舉行首腦會議, 把人文和文化瓜分成為小塊。他表示這不是對話,「對話是指,看, 我們要達到這一點,我可能同意或不同意,但讓我們一起走吧;這就是建設的意思。而那個餅保持完整,我們一起同行。這個餅屬於所有人,它是人文、文化。」

訪問在農曆新年前進行,教宗向習近平和所有華人拜年:「祝願他們永不丟失自己是個偉大民族的歷史意識, 不忘記自己民族智慧的崇高歷史, 體認到自己必能對世界貢獻良多。世界仰賴你們超凡絕倫的智慧。在這新年之際,願你們懷著這份意識,持續向前邁進, 與眾人同心協力照料我們的共同家園和黎民百姓。」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