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學校參與科技展

刊登日期
2016.02.12

(本報訊)教育局及香港科技園公司一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假科學園合辦「科學、科技及數學教育學生博覽會」,有天主教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在會上分享其科技創作。

八十所參與展覽的中、小學中有六所天主教中學,包括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德望學校、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嘉諾撒培德書院、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和順利天主教中學。以下是其中三間分享如何配合STEM教育(教育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的跨學科學習。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 當上「古生物學家」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以古生物的題材參展,該校學生以白英泥和石膏粉仿製恐龍骨並藏在沙堆中,吸引來訪者以模擬發掘的方式找出恐龍骨;他們又實習繪畫示意圖,運用iPad應用程式「RulerPhone」量度仿恐龍股骨的粗幼度,再以公式計算周界、繪製圖表找出恐龍的重量。

三名就讀科學研究的中一學生謝書羲、謝芷彤及鄭凱尹有份製作仿恐龍骨, 她們一月二十二日對本報說,模擬考古生物活動涉及數學、科學、科技、地理和生物元素──地理知識讓她們能掌握繪畫示意圖以了解恐龍比例;數學即運用於計算圓周或橢圓形周界,從而尋找恐龍骨最幼細部份的數據;而研究的模擬、發掘過程能加強對科學精神的求知慾。

嘉諾撒培德書院: 以家居物品作科研

嘉諾撒培德書院展示學生不同的科研作品,其中有學生研發出可循環再用及價格低廉的天然暖包。學生嘗試以咖啡豆、米、生花生、黃豆、花生、花生殼、綠豆、紅豆、黑豆、玉米等在家居常見的食品作實驗,從中發現紅豆、綠豆最能達到保暖功效。

參展學生、中四生林慧心說,用布袋裝上紅豆或綠豆,在微波爐加熱十五秒,暖包可維持於攝氏三十六至五十五度的溫度達一小時,並可重複翻熱二十五次;若以深色布袋包裹,保溫程度可延長十五分鐘。

林慧心表示,實驗時會測試哪一種豆類能在最短時間吸熱,結果顯示豆的形狀愈小或顏色愈深,愈能達到保暖效果。她說:「由於中間形成保暖層,就如拍打羽絨外套令羽絨之間留有空隙,更能保溫; 深色豆類亦達到吸熱效果。」

德望學校: 以數學製作電腦動畫

德望學校展示學生透過數學製作的電腦動畫和圖像。數學科主任蔡銘哲對本報說,學校計劃以是次展品作為中二數學科下學期的專題習作,教授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及專門製作動畫和圖像的軟件「Desmos」繪畫出藝術作品,揉合數學、視覺藝術、科技、電腦元素。

學校是次邀請修讀電腦科的中五生負責設計圖像與製作動畫,並讓他們在會場介紹其設計並分享技術操作。

蔡銘哲指出,有學生參考海外的電腦動畫電影,嘗試以軟件及相關程式,並配合數學公式運算出動畫中的每個動作,包括毛髮動態、面部表情等,「學生從中明白到在電腦繪畫線條、曲面或曲線,也和數學公式或不等式有關」。他認為這次跨學科學習經驗能引起學生對數學原理的興趣。(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