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週三要理講授:

期數
3756
刊登日期
2016.02.12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2 月 14 日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一月二十七日上午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
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引用聖經故事,解釋天主以慈悲與盟約恩待子民的事實,勉勵信徒藉著慈悲善工與眾人分享天主留給人們的慈悲遺產。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早安!
 
在《聖經》中,天主的慈悲貫穿以色列子民的整個歷史。
 
上主以祂的慈悲陪伴聖祖們的旅程,儘管他們面臨不孕的情況,仍恩
賜他們子孫滿堂,帶領他們走上恩寵與修和的道路,一如若瑟與他哥哥們的事跡所顯示的那樣(參閱創三十七─五十)。我想到許許多多一家人彼此疏遠、互不理睬的弟兄。這慈悲禧年是重歸親密、互相擁抱與寬恕的良機。忘卻那些不愉快的事吧!然而,我們知道以色列子民在埃及的日子苦不堪言。正當以色列人即將灰心喪氣時,上主採取行動,施以拯救。
 
《出谷紀》寫道:「過了很久,埃及王死了。那時以色列子民由於勞
苦工作,都嘆息哀號:他們因勞役所發出的求救聲,升到天主面前。天主聽見了他們的哀號,就記起了他與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所立的盟約。天主遂眷顧了以色列子民,特別垂念他們。」( 二23─25) 面對受壓迫者的苦難,在遭受暴力侵害、被貶為奴隸、被判處死刑之人的哀號面前,慈悲不能無動於衷。這些令人悲痛的現實殃及每一代人,包括我們自己,常使我們感到無能為力,陷入心硬的
誘惑,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上。然而,天主「絕不冷漠無情」《二○一六年世界和平日文告》,1號),祂永遠不會轉面不顧人類的苦難。慈悲的天主照顧窮人,傾聽他們在絕望中的哀號。天主傾聽並採取拯救行動, 啟發那些有能力聽到苦難呻吟、有能力解救受壓迫者的人。
 
梅瑟的事跡就此開始。他作為釋放子民的媒介去面見法郎,說服他讓以色列人離開; 之後他將帶領子民穿過紅海與曠野, 走向自由。梅瑟,在天主的慈悲舉動下沒有在剛出生時就被尼羅河水淹死,他成了這同一慈悲的媒介,讓生來自由的子民安然從紅海中走過。在這慈悲禧年中,我們也可以藉著關懷、安慰和促進合一的慈悲善工,從事這份做慈悲媒介的工作。有很多好事我們可以去做。天主的慈悲之舉始終以拯救為目的。這與那些總是以殺害為目標的人的行動全然不同,例如那些製造戰爭的人。上主藉著祂的僕人梅瑟在曠野中引領以色列人,把以色列人視為兒子,教導他信德,與他訂立盟約,建立無比強烈的愛情關係,有如父親對待兒子,新郎對待新娘那樣。
 
天主的慈悲竟然到了這樣的地步。天主提出一種特殊、獨一和優越
的愛情關係。當祂向梅瑟解釋盟約時說:「現在你們若真聽我的話,遵守我的盟約,你們在萬民中將成為我的特殊產業。的確,普世全屬於我!但你們為我應成為司祭的國家,聖潔的民。」(出十九5─6)
 
當然,天主早已擁有普世,因為那是祂所創造的;但子民成了祂的一
份與眾不同的特殊產業──祂個人的「金銀寶庫」,一如達味王所說的為建造聖殿所奉獻的寶庫。
 
因此,我們藉著接受天主的盟約並讓祂來拯救我們,而成了天主的寶
庫。上主的慈悲使人成為珍寶,如同是屬於祂的個人財富;祂守護這財富並因此而感到欣慰。
 
天主慈悲的奇妙之處即在於此,這慈悲藉著主耶穌、在祂以鮮血換來
的「新而永久的盟約」內達到圓滿的程度,這慈悲以寬恕摧毀我們的罪過,使我們真正地成為天主的子女(參閱若壹三1),成為良善與慈悲天父手中的珍貴珠寶。既然我們是天主的子女,我們就有機會獲得這份以良善與慈悲對待他人的遺產。讓我們向上主祈求,願我們在這慈悲禧年中也能做些慈悲善行;讓我們敞開心靈,藉著我們的慈悲
善工使天主父留給我們的慈悲遺產惠及每一個人。謝謝!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