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教授闡釋慈悲

期數
3758
刊登日期
2016.02.26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2 月 28 日

(天新社訊)踏入「慈悲禧年」, 有神學教授指出,真正的慈悲需要行動配合,也與正義並行。

美國天主教大學的倫理神學教授馬蒂森博士(W . Mattison)指出,慈悲一直是教宗方濟各的牧靈重心,也是「公開演講的首要主題」。

馬蒂森認為, 慈悲需要付諸行動,「施以援手並陪伴那些陷於崩潰的人,以求帶來新生命」。他補充, 這種崩潰是種自覺處於罪惡中, 或因身體及情緒有病時所導致的精神狀況。正如教宗方濟各在去年十二月八日主持開啟聖門儀式前說: 「穿過聖門的意思,是重新發現天父的無限慈悲,他歡迎並親自去關心每個人。這將會是我們更能見證出天主慈悲的一年。」

有人認為慈悲是代表放棄公義,但馬蒂森解釋,天主的慈悲與公義相輔相成。「懲罰不是本身目的,懲罰的意義在於糾正並引導罪人到正確的關係上。」當人已為所作的事而後悔,便是施予慈悲的時候。

他說每個人皆可透過修和聖事,並以形神哀矜去參與天主的慈悲。

很多人會想到與最貧苦和匱乏的人分施慈悲, 馬蒂森提醒, 慈悲同時能體現於家庭、朋友及同事之間。「最能展示出愛仇敵的時候, 不是當面對恐怖組織」, 而是當有家人或同事激怒及讓我們失望的時候。

美國天主教大學另一位神學教授佩諾爾德( C . Pecknold)表示,穿越聖門是分沾天主慈悲最具體的行動, 這亦是慈悲禧年的中心。這傳統源於多個世紀以前,當時教堂是無辜者逃離暴力與戰爭的避難所。聖門能發揮這個傳統,成為朝聖者身心的避難所。

為那些已滿全全大赦要求── 以良心反省,棄絕對罪惡的任何依戀, 有痛悔心並不斷祈禱的人而言,聖門是通向神聖之門口,因為滿全這些無異於困難的心靈朝聖。

佩諾爾德說,縱使只是短途朝聖,也需要承諾真正悔改與轉化生命。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