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聖高隆龐傳教女修會告別香港

期數
3758
刊登日期
2016.02.26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2 月 28 日

七十歲的聖高隆龐傳教女修會衛愛蓮修女(Mary Anthony Ryan) 去年底與同會的白秋霞修女(Patricia Byrne) 及樂易安修女(Isobel Loughrey)告別服務了近四十載的香港,結束該會在這裡的牧民工作,衛修女離港前接受本報訪問,難掩不捨:「你們會永存我心。」

憶述其聖召路, 衛修女稱這是小時候所埋下的種子。修女於愛爾蘭一虔誠農家出生,每晚均會誦念玫瑰經,「為蘇聯、中國、非洲以至全世界祈禱」;主日彌撒更是家庭生活中心。她最難忘印象是縱使生活並不富足,鄰里皆是貧窮農戶,卻樂助分享,彼此關心─小時候有親友從美國遠道而來,平常他們會以舞蹈慶祝,但當時鄰居家中遇上不幸事,他們遂取消所有慶祝活動。

家庭是聖召第一場所, 有兩兄、兩姊及一妹的她,其中一位哥哥亦是聖高隆龐傳教會神父,現於斐濟服務。而讓信仰種子發芽開花的要數小學時,有高隆龐修女到校分享菲律賓的傳教生活,衛修女說她們的快樂吸引著年紀小小的她, 當時校內學生更稱呼她們為「兩位非常快樂的修女」。

她一九六三年進入高隆龐傳教女修會接受培育,六六年發初願, 其間接受教師培育以為傳教作準備。七六年衛愛蓮與白秋霞修女同被派遣來香港,先學習一年中文; 七七至八三年她於瑪利曼中學教授聖經、英文及家政;八三至九五年即轉到修會創辦的梁式芝書院任教英文與聖經科。

於梁式芝任教時,修女經常會舉辦外展活動;猶記得某年耶穌受難節,她與中四學生到越南難民營探望船民,被一幕情景深深觸動。「那裡有個四、五歲,不斷流著鼻涕的小女孩……只見我的學生抱起她,溫柔地用紙巾為她拭抹,我感到:『耶穌在這裡』」。

九五年, 她被調回愛爾蘭母院負責接待工作,同時因覺察到全球監獄牧靈的需要而修讀為期兩年的監獄傳導和輔導課程。二○○一年,修女再被派來港,開始投入監獄服務─她隨獻主會神父足跡到芝麻灣懲教所探望女囚友;一○年在囚人士遷往羅湖懲教所後,修女仍風雨不改、每週一次往返探望。

十多年監獄牧民, 讓她更肯定聖經所言「不要判斷人」:「我若處於她們的環境裡,也會別無選擇。」曾有囚友向她說: 「謝謝你肯聆聽我的故事, 讓我能哭出來。」修女表示, 她們縱身陷囹圄,處身痛苦當中,仍展示出人性之美,「她們在自己的不足中,仍想捐助尼泊爾地震災民;亦有囚友禁食以祈求孩子及家庭成員的健康」。每次修女往訪,當囚友知道某些人遭逢家庭問題或情緒不穩, 會讓出時間, 要求修女先照顧她們。「從她們身上,你看到每個故事互扣,亦再無地域之隔閡」。

修女又是聖母軍玫瑰之后區團的神師,服務英語團體。她有一深刻牧民經驗─一對來自孟加拉的夫婦,其兒子在美國被殺;一眾修會修女到他們家中陪伴,一起祈禱,「為我而言,這就是『四海一家』的意思」。

衛愛蓮修女輾轉數十載於學校、監獄及堂區服務,在旁人眼中不斷付出的她,卻認為自己得到的遠比付出多。她說,施與受並不是單向,「在施捨他人時,我們也接受施予」。

終於要與這個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說「再見」,修女憂傷,卻也感恩:「我感恩自己的傳教生命一直滿有祝福;感恩我們的傳教任務將有在俗會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感恩我們仍然能作天主的工具到新地方傳教。」她眼眶泛紅地說: 「我們帶著你們的祝福與愛離開, 亦必會與你們在感恩祭中相遇。」(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