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要理講授 談慈悲與正義
期數
3758
刊登日期
2016.02.26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2 月 28 日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二月三日上午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談到慈悲與正義的關係,強調以惡制惡並不能伸張正義,唯有懷著天主的慈悲以善制惡,正義才能圓滿達成。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早安!
《聖經》向我們啟示天主的慈悲永無止境,祂的正義也十全十美。二者如何協作呢?慈悲的事實與正義的苛求如何相互連接呢?它們似乎是兩個相互對立的現實;事實卻並非如此,因為恰是天主的慈悲使得真正的正義臻至圓滿。那麼這是一種甚麼樣的正義呢?
若我們想到施行正義的司法機構,我們就會看到自認為遭受不公的受害者在法庭上要求法官為他主持公道。這是一種報復性的正義,按照人人理應自食其果的原則,向有過之人施加懲罰。一如《箴言》中所說的:「恆行正義,必走向生命;追求邪惡,必自趨喪亡。」(十一
19)又如耶穌在不義判官和寡婦的比喻中所說的,她經常去見判官,央求他說:「請你制裁我的對頭,給我伸冤罷!」(路十八3)。
然而,這條路仍不能通往真正的正義,因為它其實沒有戰勝惡,僅僅是阻止惡。相反地,只有以善制惡,惡才能真正被打敗。
因此,聖經給我們呈現了另一條伸張正義之道,一條有待駛入的主幹道。這是一項免於訴諸法庭的程序,由受害者直接面對有過之人,邀請他悔改,幫助他明白他正在作惡,並喚醒他的良知。這樣一來,有過之人終將悔過並意識到自己的過錯,從而接納受害者所提供的寬恕。這實在美好:在勸導下意識到自己的罪惡,進而敞開心靈,接納那為自己提供的寬恕。這是解決家庭內部矛盾的方式,在丈夫與妻子之間或者父母與子女之間,被傷害者仍然愛著施加傷害者,並希望挽救這彼此相連的關係。不願中斷連繫,斷絕關係。當然,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這需要遭受委屈的人願意寬恕那傷害自己的人,並為對方的得救與益處著想。只有這樣正義才能獲勝,因為有過之人若能覺悟自己的罪過並改過自新,惡將不復存在;而先前的罪人也將成為義人,因為他在寬恕和幫助下重新找到了善的正道。在這方面,寬恕和慈悲緊密相聯。
天主就是這樣對待罪人的。上主不斷施予我們祂的寬恕,幫助我們接納這寬恕,好使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罪過,得享自由。因為天主從不樂
見我們受罰,只盼我們能得救。天主不願意任何人受到譴責!你們中有人可能會問我:「可是神父,比拉多之死是否罪有應得?是天主的意願嗎?」不!天主願意拯救比拉多,也包括猶達斯,以及所有的人!祂是慈悲之主,願意拯救每一個人!問題在於人是否允許祂進入自己心中。一切先知之言都是充滿熱情與愛的呼籲,要求我們悔改。上主藉著厄則克耳先知這樣說:「我豈能喜歡惡人的喪亡,卻不喜歡他離開邪道而生存?」(則十八23,參閱三十三11)。後者才是天主所喜悅的!
這就是天主的心願,天父的心願,這位父親愛護祂的子女並希望他們都過得好、走得正,好能在圓滿與幸福中生活。這位父親打破我們對正義的一知半解,讓我們具有祂慈悲的廣闊視野。正如《聖詠》所誦唱的(一○三10):這位父親「沒有按我們的罪惡對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過犯報復我們」。更準確地說,這是一位我們願意在告解亭
內遇到的父親。祂或許將對我們說一些話,讓我們更好地認識惡。在告解亭裡,人人都渴望遇到一位父親:一位幫助我們改變生活的父親,一位激勵我們繼續前行的父親,一位以天主之名寬恕我們的父
親。因此,擔任告解神師是一項非常、非常重大的責任,因為那些來到你面前的子女,只希望遇到一位父親。而你,坐在告解亭裡的神父,你在那裡正代表天父以祂的慈悲伸張正義。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