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兩款不同的愛神
許多人都說西方文化比中國文化開放, 對性的禁忌也少,殊不知那只是浮淺的比較。打從一開始,這些與我們有所不同的族群,對男女之道看法的立腳點便與我們有點不一樣。希伯來人的《舊約》代表了源於兩河流域的古老文明的神話思考:最初世上只有男人,神認為讓人孤獨不好,於是取了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變出女人,與男人作伴。也就是說,女人是神賜給男人的禮物,要點是克服人生的孤單。孤單出自心靈,也因此,把男女之愛首先當成心靈需要而不是肉體需要,便是常理,在這一點上,人家後來與我們在許多觀念上分道揚鑣便是意料中事。如果說,中東式的思維常離不開神學思考,希臘神話則在人性化層面上走上另一條思辨之路。按他們最古老的傳說,最初人是雌雄同體的,後來在混沌初開時發生巨變,人被分成男女各半,於是每一半終身都在尋找另一半,這就是男女之愛的肇始(無獨有偶,古印度人也是這樣認為的)。
早於公元前六五○年出現的赫西俄德《神譜》是比《荷馬史詩》更古的長詩,因此,其所載的開天闢地神話,比後世流傳得最廣的奧林匠斯神話要古老得多,可以看作是蒙昧初開時,古希臘人對世界和人性較原始的猜測。附圖為一幅古抄本上的插畫,描繪的是《神譜》開筆時描述的混沌初的意象。按《神譜》的說法,愛神在天地初開時已存在:「首先誕生的是混沌,還有寬廣、穩定又永恆的大地及愛神……」請注意,人家開天闢地的不是無限威猛的盤古,而是體貼人心的愛神。最初愛神是怎麽一副尊容?先民當然只能憑想像。他既然擔當了開天闢地的重任,身型雖不一定高大威猛,也該玉樹臨風,果然,我們看早期的古希臘雕像畫像,確是把他刻劃成美男子的居多。但後來新神話不斷湧現,愛神竟變成了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小嬰兒邱比特,常拿著愛之弓箭惡作劇地胡亂發射。這是怎麼回事?神話往往是用寓言故事去說明現實。神話的新舊交替,說明了人的觀念在改變,故事裡的神祇又得面對新問題。在早期神話中,愛神出現以前,一切荒涼而沉寂,他出現後,生命、喜悅和律動躍然於世。但在後來的神話裡,代厄羅斯而起的少不更事的邱比特是戰神和美神所生,但無法像其他小孩般成長。美神為他的健康擔心,便去請教法律和正義女神席米斯,席米斯這樣回答她:「沒有激情的愛是無法成長的!」由是便道出了問題所在:說愛神本是美神和戰神所生,是要告訴人們,真正的愛要追尋完美,更要有勇敢的承擔。愛不是一種俗氣的計量,而是一種不顧現實考慮的激情。
男女之愛不免包含了情慾,卻不僅是情慾,它還牽扯到處處問斤求兩的俗人無法冀望的精神層面的東西。但, 這又是甚麼呢?
(「談情說愛」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