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金禧
(本報訊)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本學年慶祝創校五十年之際,全校推動「生命教育」三年計劃, 培育學生感恩心與健康的人格。
該校辦學團體耶穌寶血女修會以「服務與關愛、犧牲與修和」為辦學精神。校長柯何艷清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相對修女創校時面對的艱難,現今學校已有較多資源培育學生成長,她期望推動生命教育,好能建立學生的健康價值觀。學校於本學年開展「生命教育」三年發展計劃,把它應用於各科目之中。
柯何艷清八十年代加入該校, 二○○一年出任校長,她指學校一直於倫理科、宗教組或個別活動中推動生命教育,現在則更有系統地在全校各科、組推動,期望能整全地帶出生命的意義。
全校各科帶出生命信息
在眾多範疇中,視覺藝術科於中一級以「欣賞世界」、中二級「建立正向人生觀」、中三級以「認識自己」為主題帶出生命教育。該科主任姚區婉珊期望這能讓學生由個人、家庭去認識生命的價值,當中亦涉及環保、珍惜生命等社會議題。
她舉例指中二級以「建立正向人生觀」為生命教育目標,學生會以勉勵人生的話語製作紙雕畫, 並於課堂上分享,「有學生表示當自己失意時,鼓勵說話可以支持她面對一切」。
此外,視藝科又與家政科合作,學生完成家政科縫製布袋的習作後,再在視藝科課堂中以抵禦壓力為題設計布袋;學生更會透過角色扮演, 如飾演家長時學會從父母角度出發、感受家長的壓力,反思家長管教背後的原因。姚太指,創作能讓學生抒解鬱結:「活動在課堂進行,學生分享時會彼此勉勵,當感到困難時,因著他人的陪伴而感到安慰。」
中二生關懿琳稱視藝科幫助她放鬆心情── 學習字體創作時,她把兒時認識的諺語「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繪畫在布袋上,「當學習上感困難時,會記起這話去鼓勵自己」。
數學科主任曾黎思韻表示,在功課滲入生命教育元素亦能讓學生更關心社會。本學年中二級統計學習作以地球暖化、貧富資源分配不均、生活素質、青少年問題等為社會題材。
曾太說,有學生以剩食為題,了解每天製造多少廚餘,從中帶出惜食信息,「期望學生在研究題材的過程中多關注社會,珍惜一切,繼而感恩」。
該校由去年十月起舉行創校金禧活動,當中亦加入生命教育的元素,包括於學期初由全校學生寫下感謝卡製作「感恩樹」,並於三月十九及二十日的開放日展出;電腦科參與婦女基金會的計劃為學生提供網頁設計培訓,學生以學校和校訓相關內容來製作網頁,於開放日展出。
宗教組主任王傅凱思說,去年學校前赴台灣考察生命教育課程,「感恩樹」的靈感由此而來。她期望學生寫下對師生、父母、創校校長等的感謝句時,學會感恩。
中五生李泳瑜表示,生命教育鼓勵她勇於面對挫折,她剛於三月的早會上分享經驗── 中一時她被派到能力稍遜的班別,為此耿耿於懷,後來因著生命教育活動而逐步解開心結。有份參與網頁製作的中二生石銳澄說,校方提供校外學習活動,讓她更主動學習。
柯何艷清擔任校長的十五年間,也會親自教授畢業班的倫理科,跟過去的修女校長一樣。「透過課堂與學生相處,讓我了解她們的需要, 她們面對困難時也願意和我分享」。她感恩,因為能陪伴學生準備升學、一起面對前路。
新一代面對著不同的挑戰,如青少年處事多只從個人角度出發、父母同時工作少有時間陪伴子女,柯校長說,學校負起了更重要的角色,成為培養學生常存感恩,體貼別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