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團體辦導賞活動

期數
3690
刊登日期
2014.11.07
主曆
主曆 2014 年 11 月 09 日

 (本報特稿)近年本地宗教團體嘗試採用更多途徑讓公眾認識宗教,包括舉辦導賞活動,從文化和歷史等角度介紹宗教建築。

香港道教聯合會成員近期舉辦道教歷史及文化公眾導賞團,道聯會成員嗇色園、圓玄學院和蓬瀛仙館於秋季舉辦導賞活動,蓬瀛仙館署理助理總裁(道教文化)陳敬陽早前對本報說,他們用現代的語言去解釋宗教與文化如何在社會中發展。

陳敬陽指道教植根於傳統中國文化,無論是經典或儀式均使用文言文,儀式和修行中又用上很多比喻,對於今日一般人來說並不容易理解。「我們現在的工作有點像『翻譯』,把古代的東西用現代的說話介紹。」他說:「蓬瀛仙館屬道教傳真龍門派,介紹時會借用金庸筆下的丘處機這道教傳真派人物去幫助公眾認識道教,即借助大眾所認識的標記。」

這位「八十後」青年道長說,道觀不只是禮拜場所,更有點像道教和中國文化的博物館,每處設計都有其心思,而比蓬瀛仙館較有特色的是元辰殿,它根據北京白雲觀及古代經卷而設計。

陳氏說,蓬瀛仙館一直為學校和宗教團體提供導賞服務,合作單位包括中文大學「和而不同」計劃;聖神修院神哲學院亦時有學生到訪。

天主教方面,西貢「鹽田梓」則透過宗教、文化及生態導賞與朝聖,讓非信徒從大自然和寧靜當中,認識信仰並在靈性上成長。協調島上保育事宜的「鹽光保育中心」董事會主席陳子良說,近年生態氣候問題日益迫切,島上資源是讓非信徒培養環保心與心靈價值的切入點。

陳子良稱,中心與中文大學和教育學院的心靈教育項目合作,讓在學校負責心靈教育的老師到島上靈修。他又表示,每月平均有二千多人到島上朝聖或參與鹽田等生態項目,這客家公教村的村民會返回鹽田梓參與保育工作及主保瞻禮,成為島上活文化的見證,讓參觀公眾體會到基督信仰與客家文化的契合,以及島上的簡樸生活,而非純粹靜態地參觀博物館。

位於將軍澳的聖安德肋堂亦設有導賞服務,該堂牧職修女莫慧宜對本報說,堂區導賞能讓參加者分享聖堂建築內涵,但要向公眾呈現宗教思想,則有賴教徒長遠在社區以至於整個社會的見證。

母佑會莫慧宜修女說,非信徒來訪者主要是公教學校學生及慕道者,聖堂二○○六年祝聖初期,朝聖者眾,導賞團成員多達數十人,現在由三至四位教徒輪流導賞。

她指該天國盛宴壁畫亦有時被人誤會是描述最後晚餐。「不過最重要的仍是做好福傳與培育本務,才能把堂區特色和信仰帶給人們。」她說。(煇)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