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掃祿,掃祿,你為甚麼迫害我?

期數
3763
刊登日期
2016.04.01
作者
梁達材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4 月 03 日

當年加入教區修院修道,以為不必宣發貞潔、神貧、聽命三願。後來才知道,無論是教區神父或修會神父,甚至已婚人士,同樣要生活出三願精神。慶幸我加入了普世博愛運動,我的「資產」要全數交出,以幫助落後國家的教區神父。

我感恩,在我花甲之年,教區派遣我前往加拿大多倫多服務。雖然我是教區神父,也能分享到一位外方傳教士的苦與樂。我知道,皈依天主的旅程,天主自有安排。在羅馬念書的時候,認識了合一的靈修﹔在加拿大工作時,接觸了一位有五傷的女士。耶穌藉著以上的接觸,教導我要以互愛、熱愛聖體,去完成我每天成聖、皈依天主之路。

兩年前,我曾經向湯樞機提議過,可派遣我往大澳工作。但事與願違,竟派遣我到聖德肋撒堂擔任主任司鐸之職。

天主的安排就是那麼奧妙,原來耶穌提示我,要回到他母親的身邊。話說當年我在接受洗禮後,和靈導神父便邀請我立刻到聖母祭台念一遍聖母經。當時心裡有一個問號:領洗皈依了基督,還不夠嗎?當然不夠。否則耶穌不會在十字架上說:請看,你的兒子;請看,你的母親。(參閱 若十九26,27)

可以說,我皈依天主旅程的監護人是聖母瑪利亞。我曾經分享過,我在露德聖母山洞前祈求一個恩典,結果我在六個月後認識了以合一為靈修重點的「瑪利亞的事業」(俗稱普世博愛運動)。在過去十多年,在聖母朝聖地,感染到朝拜聖體的熱忱。簡單的說,「合一的精神」和「熱愛聖體」成為我皈依天主的門檻。

我也不斷提醒自己,要生活好天主聖意,便是要積極活在當下。我的老毛病,便是容易分心走意。因此,皈依天主,不單是靈修生活的一個方向,還是一個無時或息的行動。生活的每一個氣息都可以充滿活力、喜悅。

「看,我要創造新天新地,先前的不再被記憶,不再被關心。人們都要因我所造的而永遠喜悅快樂;因為,看,我要造一座令人喜悅的耶路撒冷,一個令人歡樂的百姓。」(依六五17,18)看,有水從聖殿中湧出,它所流過的地方,一切都得到生命。(參閱則 四七1-12)

當掃祿皈依基督,被稱為保祿後,他反省說:「只要你們在信德上站穩,堅定不移,不偏離你們由聽福音所得的希望,這福音已傳與天下一切受造物,我保祿就是這福音的僕役。」(哥一23)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永明和黄潄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