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思高聖髑重臨中華
( 綜合天亞社╱ 本報訊)慈幼會會祖鮑思高神父的聖髑重臨中華大地,並將永遠存留在中華會省的澳門慈幼中學內;不過受校舍的重建影響,放有聖人聖髑的寶箱先暫存放在香港的進教之佑堂內
去年,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民神父(A. F. Artime)決定將七個於二○一○至一五年巡迴世界的聖髑寶箱分送給修會的七個區,而屬於東亞大洋洲區的進教之佑中華會省可獲分配到一個。
范神父把聖髑給予中華會省時,表達了兩個願望: 第一是聖髑要永久安放在會省及東亞大洋洲區的母院, 即澳門慈幼中學;第二是東亞大洋洲區內的其他會省可要求將聖髑寶箱送往他們處,在他們的會省停留一段時間。
中華會省會長斐林豐神父(L. Fedrigotti)解釋, 范神父選擇送給澳門,是因為意大利籍聖人雷鳴道主教(L. Versiglia)是首位慈幼會士到達東亞大洋洲區,就是去了澳門。
斐神父對天亞社說,聖雷鳴道和三位修士及兩位神父在一百一十一年前創立了慈幼中學,這是慈幼會在大中華地區第一所學校,所以聖觸將永遠存留於此。
然而, 據報導, 慈幼中學正計劃校舍重建, 經澳門城規會審議重建的規劃條件圖,原則上同意校園重建,但須加入建築特色的限制、地面層要保留原有柱廊風格, 並在現有立面風格設計下讓其加高。經討論後的修改或涉及重新啟動公示等程序。
斐神父坦言可能要等上六、七年,笑說聖髑將暫存於進教之佑堂, 為香港教友也是開心的事, 不過他強調待一切重建問題解決後, 聖髑一定會遷到慈幼中學。
他又說,若有其他會省要求借出聖髑寶箱展示,他們會積極作出配合。
澳門慈幼校友會會長黃偉傑指出,慈幼學校是鮑思高神父教育事業來華的落腳點,由此神恩始遍遠東和中華大地,澳門雖獲得此特殊的恩典,實是整個遠東和中華大地的福祉。寶箱落戶是增加澳門慈幼的歷史價值, 有助於彰顯無形的預防教育法。
他又對天亞社說, 他們打算設計一個特色的存放點,以便慈幼大家庭的成員可親近和敬禮會祖,為中華大地和遠東,帶來更多的聖召,促進更多的人認識鮑思高神父,皈依基督,達成福傳遍大地的作用。
在香港, 慈幼會於三月二十七日復活主日在進教之佑堂舉行感恩慶典,恭迎該會會祖鮑思高神父的聖髑寶箱再度來港,紀念聖鮑思高於一八四六年復活節偕同他的慶禮院孩子,立足於華道角以及擁有畢納地棚舍, 以及他於一九三四年復活節獲教宗庇護十一世封聖。該聖髑曾於二○一一年停留香港,以慶祝鮑思高神父誕生二百週年。(一八一五—二○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