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團體祈禱運動
期數
3691
刊登日期
2014.11.14
主曆
主曆 2014 年 11 月 16 日
(本報訊)「雨傘運動」至截稿時已持續四十多天,教會團體舉辦祈禱活動,為建設社會修和、仁愛與公義祈禱。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於十一月十四至二十九日舉辦「重歸於好」祈禱運動,輪流在港九新界六個堂區,逢週五晚及週六下午舉行。
正委會指出:「香港社會因著對運動的不同立場、評論,令朋友之間、家人間的關係撕裂了。放眼未來,民主在實質爭取成果上仍未有寸進。但我們深信天主是歷史的主宰⋯⋯祂明白我們在尋求公義時的憤怒、努力卻無成果時的無助,祂明白我們內心的需要。」祈禱運動邀請了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陳滿鴻神父及夏其龍神父出席。
祈禱團體「神聖空間」亦於十一月十七日開始,逢週一至週五(平安夜及公眾假期除外,至十二月卅一日)下午一時十五分至四十分,假堅道的主教座堂堂區禮堂舉行「帶領祈禱」聚會。
聚會發起人、信徒吳杏蓮十一月七日對本報說,社會仍有不安之際,人心更需要平安,她指祈禱能夠為每個人帶來希望。
這位曾任耶穌會思維靜院駐院神師的信徒指出,透過聖言聆聽天主的信息,藉此整合生活,讓成長逐漸在生活中呈現。
談及香港經歷大規模請願事件背後的靈性支援,曾參與十月初政府總部外拜苦路的青年牧民工作者羅偉聰說,雨傘運動促使不同宗派的基督徒以祈禱見證信仰,他認為祈禱能與市民分享信仰的平安與希望。
羅偉聰十月七日對本報說,苦路善工讓人從基督的苦難反思當前社會處境,其中信仰的公義精神為受苦者帶來平安,復活的希望讓信徒相信公義最終能彰顯。
另一方面,對於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教會開放門戶讓請願者休息,是受外國勢力指示,「教牧關懷團」十一月六日發聲明澄清,指關懷團與開放的教堂是出於自發,與外國組織或本地政治組織沒有任何關係;其服務亦超越政治立場,為所有人,不論支持或反對佔領者提供心靈支援。(祖)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