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字典裡的「丨」和「亅」

期數
3764
刊登日期
2016.04.08
作者
秦 思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4 月 10 日

「丨」,這由上而下的一豎畫, 念作「滾」,是《康熙字典》的第二個部首;《說文解字》解作「上下通也」,即上下貫通的意思。依照這個解釋,「丨」不該是一個象形字,它可能是一個符號,一個表示可以向上又可向下的標誌,因此該是個指事字。

「亅」的字形跟「丨」近似, 只是直畫下多了一趯(鈎),念作「決」。《說文解字》解作「鈎逆者謂之亅」,意謂這個字的字形象鈎子尖端翻轉向上的樣子,篆書寫作  ,簡直就是一個鈎子,它是個象形字。

「丨」和「亅」,在現代漢語已很少作為一個字那樣使用,只作為字典和詞典裡的部首而已,大部分的字典和詞典都不會註出它們的讀音,因而大家都不知道該怎樣去「稱呼」它們,便隨意把「丨」叫作「一楝」, 「亅」叫作「一剔」。其實,它們也有一些通俗的念法,「丨」可稱作「豎」, 而「亅」則可稱為「倒鬚鈎」或「豎鈎」。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