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生赴台灣公教大學

期數
3699
刊登日期
2015.01.09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1 月 11 日

(天亞社特稿)台灣自四年前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讀大學,至去年底,人數已破二千人,在三所天主教大學,校方輔導陸生事務單位,應屬「華僑學生」還是「國際學生」出現各自表述的情況,但對學生的宗教信仰,則一視同仁。

在頗受陸生歡迎的輔仁大學,陸生事務不是在「國際暨兩岸教育合作處」,而是在學生事務處裡由「僑生與陸生輔導組」受理;在中部靜宜大學,「國際暨兩岸事務處」除了處理國際生事務,也設置「大陸事務組」;南部高雄市的文藻外語大學,陸生有需要可到「學生事務處境外學生輔導組」求助,而非「國際暨兩岸事務處」。

輔大僑陸組組長薛淑文告訴天亞社,最近校內共有學位陸生四百二十五人,十一個學院裡最受歡迎的是管理學院,有七十七人,其次是社會科學院、大眾傳播學院、外語學院。

僑陸組網頁的紅字公告「賀輔大獲境外學生輔導工作績優學校」,令薛淑文感到欣慰。她指出,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與亮麗的成績表現,有助於提升班上的學習風氣,而校內的豐富社團活動則吸引他們踴躍參加。大部分台生同學對他們態度開放,原則上都能透過學習與活動參與,認識彼此文化上的差異。

但她表示,陸生課業學習表現多元且優異,只是相對家人、師長、同儕及自己的各方期許,「容易產生無法調適的壓力」。校方將繼續輔導陸生勿過度安排學習,以致於壓力過大反而無法有效學習。她提醒陸生,要透過各種方式學習「尊重和服務」。

薛氏也勸告陸生家長:學生因順從家長安排而就讀與本身興趣不合的科系,造成壓力過大影響身心健康。

對於住宿問題,她說,校方安排他們居於校內宿舍,如須外宿,基於安全及人際關係學習考量,學生須提出申請書及家長同意書。

陸生品學兼優現象也出現在靜宜大學。打開「大陸事務及陸生招生資訊網」,就看到巨大標題「狂賀!28名陸生榮獲102學年度各班學業成績優良獎學金」,當中有七人是第一名,其他都在前五名。

談到教友的信仰生活,輔大校牧賴效忠神父告訴天亞社,輔大陸生教友人數不多,但都來自傳統的教友家庭,信仰堅定而虔誠,積極參加台生信仰團體和活動。

這位教區神父說,陸生教友對台生熟悉的泰澤祈禱感到稀奇,還不太習慣,對經文重複地念百思不解,室內還要用燭火佈置得暗暗。不過,他們對台生多種福傳方式很認真學習,期望回大陸後在教堂嘗試。

校牧室經常舉辦陸生教友的郊遊,其實是到各地教堂朝聖。賴神父表示,通常都很快「客滿」,不少非教友的陸生也來參加,像宜蘭一日出遊活動,公告約一天時間即額滿。

文藻外語大學「吳甦樂教育中心」黃佳音老師告訴天亞社,目前校內有陸生三十四人,男女比例約一比五,但沒有教友。

不管是輔大、靜宜或文藻的宗教輔導神長或老師都表示,台灣的天主教大學對學生的宗教信仰是開放而不強迫,對陸生也是一視同仁,宗教活動都是自由參加的。至於大陸媒體報導陸生被誘為台諜案是無稽之談。

台灣教育部次長陳德華早前出席「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時指出,二○一○年通過陸生三法,次年九月首批陸生來台,當時僅限六省市、四十一所九八五間工程學校報考,至一三年增加七十所二百一十一工程學校、二省市,一四年大學校院招收總數再擴大到一百二十九校,人數也因此逐年增加。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