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二結束五十周年

期數
3698
刊登日期
2015.01.02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1 月 04 日

(天亞社訊)教宗保祿六世一九六五年結束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二○一五年屆滿五十周年,耶穌會中華省在迎接這個歷史前刻,藉著台灣耕莘文教基金會的「你不知道的修道人——耶穌會士在台灣」口述歷史計劃,出版了顏哲泰神父(Jose Calle)的自傳《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揭開梵二決議如何在東亞落實的歷史。

新書發表會於剛過去的十二月十三日在台北市耕莘文教院舉行,輕微失智、九十二歲的顏神父未發一言,手也只忙著在新書上簽名,發表會全由作者兼翻譯者范京生和顏神父好友,來表達他們與神父間的往事和他的性格。

這位西班牙籍會士待在菲律賓最久,先有五年時間接受耶穌會培訓與晉鐸,第二度留菲則是創立「東亞牧靈學院」,長達三十五年,都在忙著開創學院和運作,把東亞區域內的神父、修女、男女教友集中一處,連續培訓長達七個月,講授三大主題,即神修上的革新、神學上的反思、牧靈上的效率。

課程是針對「後梵二」的議題,如聖經、教會禮儀、亞洲各地宗教、文化上考古人類學、教理講授、傳教上的神學、影視運用、電影、社會發展及現代哲學思潮等,讓學生學習如何在「非基督」文化氛圍中去傳播福音。

在一九六八至七八年間,共有來自三十二個國家六百多人在學院受訓,一起在牧靈經驗上交換分享、東方式祈禱的操練、本地化的彌撒慶典和傳教牧靈上作探討研究。

顏神父告訴作者他與中國大陸及台灣的關係。他首次踏上大陸是一九四七年,先在北京和安徽省安慶學習華語,再往上海唸神學。一九五二年五月因共產黨,驅逐外籍傳教士,他被迫離開大陸,前往菲律賓繼續接受培訓。

四年後,他奉派到台灣新竹縣竹東鎮,停留一年就被奉派去比利時研習,後來在東亞牧靈學院開設教理講授課程。一九八五年起十年間,顏神父雖在菲國,卻擔任耶穌會中國使徒代表處馬尼拉辦公室主任,並負責主編有關大陸教會活動的刊物《通訊》,實意意際上是從事「橋樑教會」工作。顏神父於九四年再被調到台灣南部高雄市,擔任初學修士的神師,並管理修會在南部的機構和會院,直至二○○三年到新北市輔仁聖博敏學院養老。

台大法律系畢業的范京生從國際貿易界退休後,從事研修天主教歷史多年。他告訴天亞社,他奉邀撰寫顏神父的自傳後,花費了一年半蒐集相關資訊,因大都是英文,需要邊寫邊譯。

負責執行這項口述歷史計劃的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張帆人表示,這項口述歷史計劃是自二○○七年由耕莘文教基金會組成工作小組。至今已出版九位在台灣耶穌會士的自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