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委會生態通諭研討會

期數
3768
刊登日期
2016.05.06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5 月 08 日

(本報訊)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四月二十三日假教區中心演講廳舉辦《給親愛的孩子》放映會暨《願祢受讚頌》通諭中文版出版研討會。講者強調社會不應盲目追求發展,並指過度開發令社會付出代價。

台灣紀錄片《給親愛的孩子》藉當地農林受破壞的情況反思生態問題,以及土地資源受損對下一代的影響。該片導演黃淑梅回顧台灣日治時期以至民國政府初期的檜木林砍伐情況,並訪問天災受難居民及生態學者。

放映會後的研討環節上,《願祢受讚頌》通諭研習小組主席夏志誠輔理主教表示對於大自然受破壞感到傷痛,他指人類應為此懺悔, 同時應感激大自然雖備受人類破壞,卻仍循環不息地幫助人類生存。夏主教勉勵信徒須懷著希望去改變文化,避免破壞,而這份希望與愛是源於天主。

通諭研習小組成員鄭生來神父鼓勵信徒以通諭角度去分析環保問題,對於上述紀錄片揭示過度開墾令山林水土流失,神父說開墾背後的問題對發展價值造成破壞:「妄顧持續發展是低劣的做法,應照顧到公益, 非純粹為錢。」他指國民政府在台灣帶來的「平原文化」著重開墾,跟原住民與山林萬物共存的「山林文化」有衝突。

鄭神父認為改變現狀有賴重新建立價值,而珍惜生命的意義亦包括大自然的一切;對天主教徒而言,若要實踐天主經的一句「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把「人間」理解為「地上」更為準確。

談到本土文化與外來發展價值的衝突, 正委會主席、生態通諭研習小組成員吳偉傑博士說,香港人對此並不感到陌生,因本土事物亦正隨著社會不斷前進而消失。

教授商學的吳偉傑指斬樹等破壞實非開墾所帶來的經濟成果所能彌補,如水土流失會造成人命傷亡,這些都是經濟學的「界外成本」,惟在發展過程中,「有關方面會忽略這些成本,令香港整體社會付出代價」。

聖十字架堂環保小組召集人陳祖榮強調,「市民為環保做許多好事,卻抵不上壞政策所帶來的影響」。他說相關政策多只從人的角度出發,視人為大地的主宰。

夏主教亦指出生態通諭正正是反省社會過份以人為中心所產生的弊端,提出整全生態觀念以糾正扭曲的發展。他指國際政治文化處理環保議題時當重視交談及保持透明度。

參加活動的信徒何振義席間對本報說, 天主要求人去管理大地,而非作主宰,他認為信徒應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如在工作間少用紙張。

《願祢受讚頌》通諭研習小組此前於四月十六日假同址舉辦通諭中譯本發布會,邀請多個教會團體分享。(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