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信徒編譯粵語泰澤短誦

期數
3769
刊登日期
2016.05.13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5 月 15 日

(本報特稿)青年信徒郭子錕經過十年努力,在多方的協助下把多首泰澤短誦翻譯為粵語歌,新書已於五月上市,他期望藉此推動共融祈禱氛圍。

粵語版《泰澤歌詠》獲法國泰澤團體授權、本地的論盡神學出版社出版,收錄逾一百五十首短誦,包括逾一百首自八十年代已在香港、台灣和中國內地出版及傳頌的歌曲,當中近四十首是這十年來由郭子錕翻譯的。

郭子錕早前對本報說:「泰澤團體每天三次祈禱時都會詠唱,那裡的修士每年創作約八至十首歌詠。既然有這麼豐富的祈禱資源,何不與更多人分享?」十年來,每當修士發表新作後,郭氏便揀選部份短誦來翻譯,歌詞原文有拉丁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克羅地亞文、波蘭文、瑞典文和芬蘭文等。

郭子錕於二○○五年的暑假參與為期三個月的「泰澤洲際青年聚會」生活體驗計劃,是首批參與計劃的香港青年。這體驗令他深受泰澤的祈禱方式吸引,返港後與友人定期在荃灣葛達二聖堂舉行祈禱共融聚會,他○六年起翻譯泰澤歌詠,並聯繫泰澤修士商討版權事宜, 以便向本地教徒推廣,「以本地語言誦唱, 好能讓人藉歌聲投入祈禱」。

短誦歌詞附有聖經出處或聖人的禱文,郭指這有助翻譯時能參照天主教及基督教的聖經內容去理解歌詞。他希望粵語歌詞能忠於原文,讓本地教徒唱出作品的含意。

不過,他指把短誦譯成粵語歌並不容易,須注意粵語聲調,若不明白便會諮詢修士了解原文及歌曲的背景;用字時注重合一, 留意不同宗派的詞彙和需要,例如同時標示「聖神╱聖靈」。

過去十年間,他每翻譯第一稿後便會交予本地推廣神學培育的團體「論盡神學」協助修訂內容,再給予法國泰澤團體修士審閱;並在本地泰澤祈禱會上試唱。

芸芸粵語版泰澤短誦當中,郭子錕喜歡他於○六年由從德文翻譯成的《你深知我要走的路》(Aber du weißt den Weg für mich),「這首歌觸動不少青年,道出青年在生活、工作感到迷惘時需要很大的信心:對上主的信心和信賴有助面對前路」,這歌修訂後收錄於新書內。

他說另一首原文為法文的《上主,你超越一切》(O toi, l’au-delà de tout)則來自四世紀納齊安的聖額我略禱文,曲詞展現成美麗的聖詩。

對於有香港青年信徒把泰澤短誦譯成粵語版本並輯錄成歌集,於八十年代翻譯粵語泰澤歌曲的泰澤修士何錦棠對本報說, 以母語誦唱聖詠更能進入祈禱當中。

港人泰澤修士何錦棠  強調翻譯歌詞多學問

來自香港的何錦棠修士說,泰澤歌詠需要長時間反覆修改,才能譯成粵語,因為翻譯需要在祈禱會中試唱,經驗歌詞的流暢度,檢視文法是否準確,以及發音能否配合歌曲,其後再加以修改。

何修士一九七八年到法國加入泰澤團體修道, 八十年代初他把泰澤歌詠譯成粵語,隨後在台灣一家天主教出版社出版泰澤歌集中譯本,泰澤歌曲是泰澤修士依據聖言譜成的歌詠,用作祈禱。

談到翻譯泰澤歌詠的經驗,何修士指須留意歌詞準確反映原文外,亦要細心使用信仰用語,盡量顧及合一幅度,如「天主╱上帝」會為譯為「上主」,並要用廣東話或國語試唱以測試音韻。(聰) 


泰澤團體瑪利修士 以歌曲領人親近上主

(本報特稿)泰澤團體的若望.瑪利修士(Jean Marie)於四月訪港期間,參與泰澤共融祈禱聚會、避靜等靈修活動,與基督教及天主教青年一起經驗信仰。

瑪利修士上月接受本報訪問時說,音樂能打破地域和語言界限,旋律亦容易使人投入,詠唱泰澤歌詠更可以展現大公合一與團結精神, 「正如聖奧斯定所說:歌唱是雙倍的祈禱」。

修士於四月九至十日到舂磡角天主教靜修院與四十位青年參與避靜時,稱這是「一個很好的與青年相聚、分享與主一起的時刻」,其間他亦感受到青年渴求一份平安與心靈的安靜, 亦樂意分享感受。

他很高興能在祈禱中聽到廣東話版本的泰澤歌詠,並感謝負責翻譯的青年,「這實在很有價值,因翻譯時需要多翻修改,力求傳遞原文的準確意思才能推出,過程並不容易」。

瑪利修士自九十年代起在團體中負責音樂事務,現時與另兩名修士專責音樂部份,包括作曲、祈禱選歌及領唱、錄製泰澤歌曲光碟等。由修士創作的泰澤歌曲均不會寫上作者姓名,歌詠的語言種類繁多,原文或後來翻譯的多達七十種語言;團體平均每二至三年便推出光碟,收錄新創作好使作品得以流傳。

自小受父親薰陶、熱愛音樂的瑪利修士未入修會前曾習長笛、單簧管、鋼琴及唱歌。談到創作泰澤歌詠,他表示大部份歌詞引自聖經內容,反覆詠唱有助人們祈禱和默想,「到泰澤的人來自各地,說不同的語言,如何迎合每個人的需要?可以透過歌聲的旋律去祈禱,簡潔的短誦內容亦容易記住,能逐步帶領人們投入祈禱氛圍」。他觀察到唱歌可帶出普世與共融的美麗。

生於美國紐約、在耶魯大學修讀哲學的瑪利修士為天主教徒,他讀書時接觸到泰澤修士,被其修道生活所吸引,「修士住在充斥著酗酒者、新移民,甚至罪行猖獗的地方,有的又會在街頭照顧受苦的人、無家者⋯⋯」他二十歲時首次到法國泰澤當義工數個月,畢業後再到泰澤,最終於兩年後,即一九八一年加入團體成為修士。

修道三十五年,他見證世界的不斷轉變── 歐洲難民潮、氣候變化等問題;普遍青年須面對工作、住屋等生活問題,對前境不樂觀,「青年需要尋找『信心』,包括重拾對天主的信心、個人自信,及對世界的信心等」。

多年來泰澤團體會定期到不同國家舉行「信心在人間朝聖之旅」,邀請各地青年與修士一起走進社會上最貧乏的地方, 他說「從清貧者身上自己得著很多」,臨在於他們當中以表達關心,並以祈禱去打開心靈綠洲,「正如其他前來泰澤參與祈禱、聚會的人,便是要感受這綠洲」。(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