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聯校創藝展
刊登日期
2016.05.13
(本報訊)九間明愛中學於四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在香港大會堂展覽廳舉辦「明愛聯校創藝展」,展出學生、教師及畢業生的作品,深入反思社會與生活面貌。
參展學校之一的明愛莊月明中學視覺藝術科主任冼劍茵對本報說,視覺藝術引導學生以藝術角度表達個人的內心世界,以至對家庭、學校、社會的關注,幫助學生從多角度看事物。
冼劍茵指學生的作品展現社會關懷,她舉例說,有作品(見︽安樂「蝸」︾) 揭示樓價高企和基層市民居住劏房的情況,從而反思政府推出的房屋政策未能解決當前問題;亦有以文憑試為題材:畫中超級市場購物車載滿貨物,反映成人認為最好的東西全部給予青年,學生求學往往只為滿足成年人願望,常被操控,學生惟有苦笑回應。
這些作品隨了展現繪畫、設計、結合不同媒體等技巧外,也深入剖析國家、香港城市、性別等主題。立體創作《自我拜祭》從三款野生動物菜式及遺照,去批判人類為滿足私慾去殺害動物;一幅以紅色為主調的塑膠彩畫《和諧》,畫中五個太陽代表漢、滿、蒙、回、藏五個民族,在太陽下奔走的小人兒則代表與「和諧」對抗的異見人士。
有份參展的明愛莊月明中學學生張希敏說,藝術創作有助放鬆心情和減壓, 她喜歡繪畫,「平日生活忙碌以應付學業,每當繪畫時讓我作喜歡的事」。她的作品以女士愛美的特質作題材,其展品由多幅網上圖畫合成,她說創作靈感來自生活, 雖然社會推崇美麗的人,但「每人也獨一無二, 也有自己美麗的地方」,她希望更多人懂得欣賞自己, 而非盲目追求外在美。
負責統籌展覽的明愛柴灣馬登基金中學副校長羅清華稱,視藝能表達美術技巧與創作思維,並透過不同媒介呈現概念和自身經歷影像, 展示出學生的無限創意。
她認為只需一枝筆、棄用水樽等廢物利用,也可發揮藝術創作技巧,「藝術適合不同階層,能幫助兒童的全人成長, 抒發心靈情感」。(明)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