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雲先會關懷難民活動

期數
3771
刊登日期
2016.05.27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5 月 29 日

(本報訊)教區慈悲禧年專責小組與聖雲先會合辦「愛·來自遠方的近人」關懷難民活動, 其中五月二十一日舉行分享會, 六月二十五日進行家訪。

五月二十一日的分享會假教區中心舉行,由禧年專責小組主席夏志誠輔理主教談關懷難民(按: 文中提及難民包括酷刑聲請者,即等候當局確認難民資格的人士)的靈修;默存會梁恩玲修女分享她探訪難民的體會;聯合國難民署傳訊副主管鮑嬿因簡介難民現況、該處工作和難民申請庇護程序;留港難民分享心聲;聖雲先會會長黄靜韻致歡迎辭、楊國良介紹該會工作。

夏志誠主教:聖經記載難民歷史

會上,夏志誠主教從教宗方濟各本年的移民日文告,帶出教會對關懷難民的取態和靈修。夏主教直言,在今日社會談接待難民,未必合主流意見;但接待近人,卻正是基督徒當做的事。

夏主教說, 聖經記載的事跡,是移民的歷史,也是難民的歷史;而在這人類歷史中,最重要的是「學習如何與別人,特別是身邊不同的人和平共處」。他說,教會在面對難民問題時,要多宣講,透過宣講來影響人心, 讓人們能夠參與其中。

梁恩玲修女:藉探訪鼓勵難民

默存會梁恩玲修女表示,近年該會修女愈來愈多接觸難民, 給予他們鼓勵;遇有難民在生活上有需要,修女也會轉求教友, 請教友為難民提供日協助。會上,修女請來一名來自非洲的酷刑聲請者「乙女士」(假名)分享遭遇──乙是單親婦女,二○ 一四年來港,育有十二歲兒子和十歲女兒。她說為求安全逃離家園,別無選擇,抵港後的困難是語言不通,難以投入社會。她感謝教會團體的幫助,亦希望外界能持平看待他們。

聖雲先會:組織教友關懷難民

聖雲先會的楊國良於淺談該會服務貧苦的靈修後,簡介該會近年照顧難民的工作。聖雲先會最先在二○○二年開始在元朗服務約十個受助家庭; 時至今日,該會服務的家庭約一百一十個,分布元朗、深水埗、土瓜灣等地區,舉辦活動包括「愛心飯局」、同樂日、外出參觀等。楊國良期望往後能有更多教徒參與關懷難民的工作,當局則能加快審批工作,讓當事人盡快開展新生。

鮑嬿因則提到全球難民問題嚴重,平均每分鐘有八人要逃離家園,外人難以單從表面評論走難是否合理,因為局勢看似平穩的國家,在較偏遠處卻有著不同的情況。

論者促持平看待酷刑聲請者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在港服務難民的人士指出,當局給酷刑聲請者的支援不完備,例如支援孩子入學的同時,卻不津貼孩子的書簿費和文具;他強調不能常假設酷刑聲請者「濫用」留港機制,至於有言論指特區政府可考慮退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中國為締約國),他表示若成事,受害者將會是所有香港人, 因為他們不再受公約保障。

楊國良在會上強調,聖雲先會會祖聖奧撒南清楚指出,愛德服務要家訪受助者,好使人們更明白受助者的情況。

這次分享會後,聖雲先會將於六月二十五日舉行探訪行動, 安排參加者分別探訪元朗和土瓜灣兩區難民,以進一步了解他們的處境。(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