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燒校牧心】點燈不放在斗底下
早前轉到第三間天主教會學校裡繼續服務,除了忙於籌備六十周年校慶及轉男女校的準備工作外,我還有一種百感交集的感覺,因為入職前早已認識校裡許多人,包括不少學生、老師和校友,更重要的是所屬堂區的教友,當中的關係可算是千絲萬縷。因此除了運用宗教知識和多年來的信仰經驗,校牧更須要以各種自身熟悉的信仰團體網絡,不斷幫助校內各成員「穿針引線」,讓各人在生活中更容易感受到天主的臨在,也就是說,方便人處處能夠尋找到天主。
所以校牧的工作,其實就是要搞關係:努力與學校裡各個成員打好關係,也要增進各人與天主的關係,這點實在責無旁貸。
怎樣才可以知道自己算得上一個稱職的校牧呢?這個問題我已問了自己好幾年。當然,這包括努力協助公教老師們籌備和帶領校內外的宗教活動,處理相關繁瑣的行政工作。如果能與學生建立友誼,亦師亦友地一起參與信仰培育活動更是上品。可是,這些年來最令我感受到自己真是一位校牧的,就是學生和同事們會主動問我有關信仰的大小事。這點是非常重要,因為至少他們相信當自己面對和探問這些信仰疑問時,找你就一定無錯!這樣才能夠成為活生生的信仰標記,引導人走向天主。
記得曾有一位舊校學生在深夜時分,於社交網絡中問我,自己深愛的爺爺過身了,能否升上天堂;也有舊校學生邀請我成為她們的代父,並繼續分享尋找信仰的歷程。我確信這些都是有賴以往建立的鮮明形象,就是一個會在校園內四處行走的信仰標記。
「他的門徒中有許多聽了,便說:『這話生硬,有誰能聽得下去呢?』」(若六60 )我曾聽說了很多公教老師的憂慮:「那幾個教友同學愈來愈少返聖堂望彌撒」、「那個曾經非常熱心的天主教同學會幹事,最後竟然改信了基督新教」。其實很多時候校牧在校園中算是最「無權無勢」的一員,為了處理瑣碎的行政工作花盡心神,為了吸引同事及同學參與信仰活動要投其所好,害怕得失某些人而要做到面面俱圓。然而,如聖言所指「人點燈,並不是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台上, 照耀屋中所有的人。」(瑪五15 )校牧的角色就是要讓人看得到,找得到,且傾得埋。作為過來人,我衷心希望各位校內同工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和心神活出鹽與光的標記,這遠比掛上更多「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的橫額更能增添校園內的宗教氣氛。聖若望鮑思高,為我等祈。亞孟。
•作者為聖貞德中學牧民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