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社會
一個國家,其實力強弱所倚恃的是甚麼?聖經說,有些依靠戰車、戰馬,但也有依恃上主或是按照祂肖像而受造的人民。
民主社會的基礎是信賴人民,而社會福祉有賴於人民的剛正不阿。倘若人民選擇錯了,可以更換領袖,只要他們能從錯誤中學習,然後繼續向前走。
這制度能否有效運作當然取決於很多因素,而綜觀香港,市民誠實可信、制度穩健,以及法治堅固,在實施民主政制的條件方面無疑得分相當高。因此,政府履行民主政策,責無旁貸。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六月十日發表白皮書,費煞苦心闡釋中國對香港的支持。可是,白皮書未有回應以下問題:香港哪些人因這些支持而得益?又有哪些人被排諸在外?從社會各界對白皮書的反應,答案不難找到。而白皮書羅列出的幫助支持,亦沒有針對香港各階層的真正需要。其實,只要肯聆聽、了解日漸增多的集會示威提出的訴求,不難窺探一二。
無可否認,北京的支持,例如從基礎設施的運作,到食水、電力和糧食的供應等,某程度上確實為香港帶來好處,但要知道,「人生活不只靠餅」。
市民並不希望政府的管治制度會導致房屋短缺、樓價急升、租金高昂;會唾棄一個助長長工時和遏制最低工資的政策;更不要一個操控孩子的教育制度。而想結束這些不善制度及政策,甚而想改變現今境況的市民,會認為參與制定政策可以是出路。若因此對他們強加「思想偏頗不平衡」的標籤,有欠公允。
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五月二十六日接受公教報訪問,表達對本港政治發展的關注。他認為,香港需要民主制度,以謀求人民的福祉。
六月十四日,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展開「84小時毅行爭普選」,一連七天在全港各區毅行,呼籲市民參與民間團體舉辦的「6.22全民投票」。陳樞機不斷鼓勵人們盡量表達意見,社會上亦已有許多人透過不同渠道、平台發表所思所想。
此外,白皮書發表的時間亦惹人關注;內容方面,它重申中國緊緊控制香港的命運,亦讓人不免深思,中國政府治國,所仗恃的可是人民?
問題並不是非黑即白,誠如湯樞機所建議,各方應透過密切的協商對話,以為港人謀求最大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