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年談培育
教區學習年,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普及╱證書課程」特組織一系列文章,談談信仰培育、學習系統等。
——編者
要談學習年,首先的問題是:為甚麼信仰要學習呢?為不少人來說,對信仰的印象就是相信,而從未想過,信仰也需要學習。當我告訴朋友,自己的工作是為教友辦課程,他們的反應都是困惑又帶點驚愕:為甚麼信教要讀書呢?
天主教的信仰裡,實則包括兩個重要的元素:一是相信,二是理解,而二者是相輔相承的,教會一貫主張,都是要平衡二者。相信,需要的是意志與感情;理解,需要的是學習與理性,故此,學習並不是在信仰以外的東西,理解信仰,同樣是一個信徒的重要使命。
最典型的例子是信經。每星期的彌撒中,教友都會重申宣認一次自己的信仰,就是誦念信經,但是,信經的內容,大部份教友都是不明其所以,或是一知半解。明顯地弄不清的,如「(聖子)與聖父同性同體」、「(聖神)由聖父聖子所共發」,這些具有強烈哲學色彩的表達,一般教友無從理解;也有些句子,文字顯淺,但是細究下去,同樣說不清道不明的,如說聖子「萬物是藉著祂而造成的」,不妨一想,為何說「藉著」呢?如此說法,是否代表聖子低於聖父呢?又如我們都說相信「肉身的復活」,這個「肉身」又是指甚麼呢?
因此,信仰是有學習的空間,同時也是有學習的需要。事實上,在培育課程上碰到的教友,不少也是領洗多年的,他們都表示,一直都想「知道更多」,不想信得「迷迷糊糊」,這正好代表,他們有信仰,卻也覺得這信仰仍然需要更多的理解。
對信仰內容的理解,是一種積極和熱情的表現;它代表教友關心自己的信仰生活,希望自己能夠活一個更豐盈的信仰生活,更肖似基督。實際上,了解更多,既是一個冒險,也是一個機遇。正如我們在生活遇上另一個人,如果我們希望建立更親近的關係,就必然需要彼此更了解,而這個了解,可以讓我們成為知己,也可以是因了解而疏遠。雖然如此,但是我們不會因此對自己著緊的人,仍然不冷也不熱,因為,我們渴望更認識對方。
人尚如此,何況現在交往的對方,是天主呢?故此,信仰止於信而不認識,往往是冷淡的訊號。學習年正好提醒我們,愛天主促使我們去認識祂。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普及╱證書課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