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日世界難民日

期數
3773
刊登日期
2016.06.10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6 月 12 日

六月二十日是聯合國「世界難民日」,在難民危機愈趨嚴重之際,教會團體在各地開展愛德服務扶助難民,同時透過倡議行動, 呼籲國際社會處理難民問題的根源—戰爭與貧窮。本版輯錄普世教會的相關行動,以探討難民處境。—編者

(綜合梵蒂岡電台訊)聖座代表團體五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前赴土耳其伊斯坦堡,參與聯合國為應對難民危機而召開的首屆「世界人道主義峰會」,與國際社會重新思索如何推動人道主義。

全球目前有八千萬流離失所者和難民,而一億二千五百萬人仰賴國際救援維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為此召開這次峰會。約一百一十個國家的代表出席峰會,另有千位非政府組織和部門代表與會。

聖座代表團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P. Parolin)帶領,聖座常駐聯合國觀察員奧薩總主教(B. Auza)及聖座前任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觀察員托馬西總主教(S. Tomasi)參與。

目前服務宗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的托馬西總主教與會前對梵蒂岡電台說,「當務之急是要承認眾人同屬唯一的人類大家庭,因此有共同責任去回應這些日益增加的問題」。

談到問題根源,托馬西總主教說:「暴力之源和經濟危機帶來教宗方濟各所定義的『零星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在這些危機面前有為數眾多的受害者,他們被排除在幸福與和平之外,人們必須予以回應。」

他指自二戰結束以來,人際關係、人道危機、難民數目、天災人禍方面,從未像現在般錯綜複雜,而「本屆峰會要找出新的方法來預防暴力的爆發以及氣候變化和天災所導致的這些危機。身為社會和人類大家庭的一份子,眾人必須攜手找出對策」。

托馬西總主教指出,「首先在地方層面,基督徒團體透過明愛和宗教機構的援助,臨在於這些痛苦事件的發生地,隨時貢獻己力。貢獻有時雖然微小,但確實富有成效。其次,在某些情況下,充滿關懷的臨在比物質援助來得更加可貴。聖座高層代表團在本屆峰會上要傳達的訊息是:我們已經在事發地點回應緊急情況,但我們必須繼續鼓勵國際社會也完全投入,作出同樣回應」。

教廷樞機呼籲接納難民

談到當前的難民潮,宗座移民與流徙者牧靈委員會主席韋利奧樞機(A. M. Veglio)五月二十七日出席羅馬阿斯塔里中心新址開幕禮,他席間強調,遣返移民或建築高牆,都無法解決問題,國際社會須協助難民,並支援其他國家面對貧窮或戰爭問題。該中心是意大利境內的耶穌會難民服務社,每年協助千餘名尋求庇護者。

移民墮海身亡事件接連發生,夏季亦會有更多移民經海路前往歐洲,韋利奧樞機指理想的解決方案,就是降低貧窮國家的貧窮程度,歐洲必須出力,「至於那些涉入戰爭的國家,它們必須停止販賣武器」。

 


 

 敘利亞最多人民逃難
衝突惡化 加劇難民潮

 

(綜合梵蒂岡電台天美社訊)在近年的人道危機中,敘利亞人民由援助難民的位置,成為了難民,目前全球最多難民來自此地—有三百八十八萬人。當地主教擔心,恐怖襲擊頻仍,難民潮將繼續。

在敘利亞,約有二百五十萬名五歲以下的兒童營養不良,五月底有三千多名兒童被困在大馬士革附近的一個難民營,那裡完全被包圍,外界無法送抵生活必需品。此外,阿勒頗地區還有一百二十萬青少年在極其惡劣的情況下生活。

敘利亞整體上仍受內戰困擾,不少難民逃往約旦等鄰近國家,或遠至歐洲。此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在五月底的人道主義峰會上發表報告,指難民兒童中只有一半可以上小學,兩成五就讀中學。

穆克達德(O. al-Muqdad)十多年前在家鄉敘利亞協助伊拉克難民, 如今卻淪為難民,逃到土耳其接受天主教機構援助,他四月時作公開分享說,援助難民是人道責任。

穆克達德指部份國家擔心恐怖份子影響本土安全而排拒敘利亞人,但敘利亞人同樣是國土安全的受害者,有關當局不應一概而論。

敘利亞本土面對嚴峻的恐怖主義威脅,塔爾圖斯和賈伯萊五月二十三日遭「伊斯蘭國」襲擊,造成二百餘人死亡,六百五十多人受傷。

牧養當地的天主教馬龍尼禮主教什貝爾(A. Chbeir)對「援助有需要教會」組織說,該區自二○一一年發生內戰以來,從未發生過類似事件, 現在他擔心有更多逃到該處的基督徒,變成要離開敘利亞。

什貝爾主教說:「我們正在竭盡所能幫助傷者和罹難者家屬,但需求遠超過我們所能應付。局勢真的非常悲慘。」

除了敘利亞基督徒逃離祖國以外,什貝爾主教亦擔憂經濟危機加劇: 「敘利亞貨幣早前貶值了四成。政府無法向流離失所者或其他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食物和基本必需品。」

另一方面,教宗方濟各五月二十九日主持三鐘經活動時特別提到敘利亞天主教和正教團體於六月一日舉行的特殊祈禱活動;而敘利亞兒童邀請世界各國孩子與他們一起為和平祈禱。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