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活】多了
一次參加感恩祭,一位同行的教友拉著我往領神父所分送的聖體,儘管神父較送聖體員那邊多教友輪候。我連忙告訴他,聖事的真正施行人是主耶穌,教會委派的人是次要施行人,所以由神父、執事、主教或送聖體員手上領受的聖體, 和聖體所標記的恩寵,是沒有分別的。恩寵的泉源來自天主,所以當聖事一經施行,便能生效, 永不落空。
讀了一點神學課程,自覺已有所認識,誰知在另一次領聖體聖事的經驗上,卻遇上問題。那次的感恩祭,教友眾多,神父送聖體期間,眼見領聖體的人多,把部份小圓餅再擘開一半,送給排在較後的教友。很慚愧,當時領了半塊小圓餅,腦海中突然出現領受會否不夠圓滿的疑慮。
後來想起了福音中耶穌增餅的事跡。那時候耶穌要給幾千人吃的, 門徒卻未能想像得到, 在人數眾多, 物資不足之下, 如何能辦到。耶穌祝謝了後,把餅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再分給群眾,群眾不是每一個都吃飽了嗎? 原來主的恩寵不但不會因為擘開而少了,反而可說是愈分愈多!
聖事固然有個人的幅度,也同時有團體的幅度。回想會有不圓滿的疑惑,就是出於太重視自己的經驗,把領聖體只當作是「我」和耶穌的關係,沒有想起,在聖體聖事,我們信友領受同一基督的身體,從教會學的角度,我們一同進入基督的身體,也是教會完整出現的時候。
謙卑自己、念及他人,就是作為基督徒的基本生活態度吧!我想「擘開」同時有與人分享的象徵意義。「因為餅只是一個,我們雖多,只是一個身體,因為我們眾人都共享這一個餅。」(格前十17)聖體看似不夠分時,神父為著大家,盡力把餅擘開分給所有人。信友即使分到「一小片」,卻因而讓大家都可以共同領受聖體,實在比只有自己得到「一大片」更值得感恩。福音中耶穌在分餅時,在十字架上時,就是想念著他人。
那天領受的「半塊小圓餅」沒有少了。聖體沒有大小之分。主的無限恩寵經過祝福,同時出現在每一塊餅上。是否圓滿看來在於人的內心。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證書╱普及課程」學生會供稿